【民論政經】《預算案》要救急謀遠

2021-02-23 00:00

財政司司長明日將發表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受疫情影響導致收入減少,以及一系列紓困措施令支出大增,政府財政會繼續「見紅」,二○至二一年度的赤字估計會逾三千億元的歷史新高,政府的財政儲備將由一萬一千億元降至八千億元。在「財爺」預告「派糖」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善用手上的儲備,兼顧社會發展的短期和長遠需要?

踏入牛年,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好轉,政府亦開始放寬一系列的限制措施,經濟活動有望逐漸恢復,但復甦過程預料需要較長時間,有必要推出短期的刺激經濟措施,這需要政府財政支持。然而,政府過去一年推出多輪的防疫抗疫基金和其他紓困措施,其實已「預支」了龐大的支出。

刺激經濟,救助弱勢,宜精準有力。與其全民「派錢」耗費儲備,不如推行針對性的刺激措施,例如向市民提供使用期限較短的電子消費券,刺激消費的效果相信會較派發現金為大,同時可利用金融科技減省當中的行政成本,省卻派發及使用消費券的繁瑣步驟及人力物力,而相關的基建配套,亦會為日後的刺激消費措施打下基礎。

本港最新失業率上升至百分之七,創十七年來的新高,經濟復甦需時,其間的失業情況或會進一步惡化。政府可考慮在疫情結束前,向受疫情影響失去工作或就業不足的人士,提供短期援助金,金額視乎受影響程度而定,例如旅遊、會展、餐飲等行業可獲較多補助,以緩解相關行業員工的生活壓力。

在企業層面,欠缺財政實力的中小企應是重點扶助的一群,政府若能在「中小企融資擔保計畫」的基礎上,作出進一步優化,將有助紓緩企業因疫情帶來的財政負擔及現金流困難。其實,對於商界而言,最希望的肯定是早日撤銷限制社交距離的措施,以及與內地和疫情受控地區恢復通關,這才是刺激市道最有力的措施。當前政府的限制社交距離措施開始鬆綁,疫苗亦陸續供港,正正是一大契機,期望大眾亦要自救,配合「安心出行」等防疫措施,積極接種疫苗,合力讓社會回復正常運作。

《財政預算案》不能只談近憂,而不顧遠慮。疫情下,借助創新科技應用的嶄新消費行為和商業模式迅速發展,預期在疫後經濟亦會繼續扮演重要角色。自疫情爆發以來,本地企業展示出對科技應用的靈活性,很好地適應了新的消費行為和商業模式,政府若能給予更大的助力,例如優先採購本地創科公司提供的產品和方案、提高研發開支的稅務扣減額度,以及加強整合創科及研發人才的培訓支援等,將有助企業加快升級轉型,強化香港經濟的競爭力。

李民斌

全國政協委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