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入為出須緊守 慎防結構性赤字
2021-02-25 00:00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天發表下年度財政預算案,面對社會動亂與疫情帶來的經濟逆境,他繼續推出抗逆紓困措施,以致赤字仍逾千億元,不過比起上年度預算已明顯「減甜」,亦不再直接派錢,更拒絕接納一些政黨所提設立失業援助金之議,以免增加長期財政承擔。一些「嗜糖」人士對此料不滿意,但只要看看未來五年連續財赤的可怕前景,應同意他謹慎理財的策略是正確的,因為財政儲備已降至危險水平,開支不斷急增,收入卻縮減,如果持續下去,香港將陷入結構性財赤的危機,後果堪虞。財爺在預算案中強調量入為出,這應是政府理財的「第一守則」,絕不可受政治壓力而動搖。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沒有如上年度那樣,每位市民派一萬元,同時還「減甜」,例如寬減薪俸稅的上限減至一萬元,也不再免公屋租金一個月,改為向居港市民派發五千元電子消費券,只限光顧本地商戶,藉此提振本地消費。早前一些政黨力促政府設失業援助金,但財爺最後決定擔保失業人士貸款以渡難關,因為如在綜援以外再設失業援助,政府須長期承擔,以後將難撤銷。
財爺此舉料會被一些人指為「不夠慷慨」,太過「守財」,但作為政府的大掌櫃,他當然比任何人更清楚知道公共財政正面對的危機。首先,由於去年要大量放水抗疫紓困,赤字達到二千五百七十六億的歷史紀錄,而下年度的赤字亦逾一千億。他還預計其後的四年,都會持續出現赤字,即政府將會長期入不敷支,實在令人心寒。
政府此一「赤的疑惑」,除了因抗疫須大花公帑,更由於政府開支高速增長,其中經常性開支增加尤其驚人。回歸那一年度,經常性開支僅一千五百億,但到本年度,已增至四千七百多億元,增幅逾兩倍。下年度經常性開支未見放緩,又比本年度增加了百分之九點六。
經常性開支主要在社會福利、醫療衞生和教育三方面,隨着老齡化,以及疫情下經濟難以迅速恢復,前兩項開支只會不斷增加,成為極沉重的財政負擔。
更令人憂慮的是,政府收入的前景卻殊不樂觀,皆因「疫境」令企業和個人收入下降,入息和利得稅預計下跌達百分之六;至於賣地收入,雖比本年度增加,但因政府覓地困難,許多土地又轉建公屋,可出售的土地增長有限,再難水源滾滾入庫房。
這條「入不敷支」的數,已明確擺在眼前,如果政府不能有效控制開支增長,又沒法擴大收入,公共財政便會陷入結構性赤字,屆時出現的「最壞境況」,是財政儲備乾塘,須靠負債度日,而國際信用評級隨之下降,港元即面對狙擊風險。若真的到了這地步,經濟社會都會動盪不穩,急速下墮。
壓縮部門開支 力度未夠大
從下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可見,財爺也知道情況嚴峻,所以對逆周期措施用錢已較小心謹慎,盡可能不增加經常性開支承擔,也拒絕「放煙花」式大灑金錢,希望保持財政儲備水平。同時,下年度公務員編制將零增長,所有政策局及部門須壓縮開支,目標是二〇二二年度經常性開支撥款減百分之一。這方向是正確的,但削減支出的力度還不夠大,例如部門開支只減百分之一實在太少,如果公務員能提高效率,減幅可以更大。
此外,財爺在有限選項下,努力增加收入,例如稍增股票交易印花稅,這對股市競爭力影響不大,如市場繼續興旺,政府可增加進帳,是可接受的開源之策。
公共財政正面臨危機,財爺必須牢牢守好庫房,堅持量入為出原則,不應因種種政治壓力而有所動搖,同時努力提振經濟,讓企業在有利的營商環境下增加利潤,政府收入自然水漲船高。更重要是,政府應精確投資於帶動經濟增長的項目,包括創科、基建和工業化2.0等方面,助香港經濟走出一條新路。
財爺未來決定如何用錢時,必須牢記自己所說的一句話:「長遠財政承擔必須與收入增長相適應。」只有這樣,才可避免墮入結構性赤字深淵。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