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點評】高中改革「必選」三科 學界過度解讀

2021-03-15 00:00

高中核心科目課程改革釋放課時,九月升讀中四的學生選科,以至中學開科部署均有影響。本報日前報道,八大初步同意基本門檻過渡至「332A」,惟計算入學分數時,「三大」傾向維持取最佳五科至七科成績,吸納多讀選修科的尖子,隨即引起中學校長熱話,認為做法變相要求學生須選修三科,但顯然是過度解讀。

隨着通識教育科終極改革,尤其評級由現時一級至5**,改為新科只設達標及不達標,據悉八大初步同意把現時「3322」最低入學要求,過渡至「332A(達標,Attained)」,即維持門檻的功能。以往大學以最佳五至七科成績的總積點,擇優取錄學生,通識教育科成績亦是計算之列,但新制下便有兩種不同取向。

部分劍指尖子的大學擬不把新科加權計算,繼續以現時最佳五至七科取錄學生,這意味學生須多修一科,以增加入讀心儀學系的勝算似有道理,但現實來看,現時報讀要求高的「神科」,學生並不會只修兩個選修科,譬如不少醫科生在文憑試選修三科,甚至另有數學科延伸部分(M1或M2);同時有大學擬自行為新科化為兩至三個積點,成績依舊考慮,實際分別不大。

以往有意見認為,通識教育科佔了學生較多的課時與心力,若釋放課時,照理有空間讓能力較高的學生多修一科,否則改革無疑是徒勞一場,正是前考試及評核局秘書長唐創時在本報專訪,形容能否改變學生對選修三科的取態,是課程改革成敗。從增加學習經歷與知識基礎來看,學生實際也可報讀應用學習課程,甚至有非學術發展,關鍵是學校有對應的選科配對與生涯規劃,是否增開選修科目宜從學生能力、畢業生表現、校情等作綜合考慮。

不過,聽聞有學界意見認為高中開設三個選修科,有助增加收生競爭力,這種無視實際考慮的「怕蝕底」做法是過分解讀,也忽視釋放課時後的選項,並非必然多選一科。因材施教不是「拉牛上樹」,而是因應學生所長,協助他們選擇不同升學與發展途徑,何況職專教育、外地升學等渠道暢通,直升本地大學已非唯一出路。

刻下課程改革,學界應以全新思維看待,檢視校情與學生情況,重新部署策略,若只着眼於大學收生,恐怕達不到改革的初心。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