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I滬職員指控總部 拒「無強逼勞動」報告

2021-03-29 00:00

(星島日報報道)近日爆發的新疆棉花風波,緣於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CI)聲稱新疆存在「強逼勞動」。中國官媒批評結論與事實相悖,並揭西方媒體和「人權組織」頻頻施壓,BCI理事會和贊助商美國國際開發署不斷授意,令BCI總部拒絕採納上海代表處評估新疆「無強逼勞動」報告。內地學者表示,如果再就新疆課題「上演國際鬧劇」,中國或採取進一步制裁,不排除將BCI納入名單。

自稱為全球性非營利組織的BCI,成立於二○○九年,主要成員包括棉花種植單位、棉紡織企業和零售品牌,目的在全球二十一個國家和地區推廣更好的棉花種植標準及行動。

央視報道稱,二○一九年以來,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英國廣播公司、《華爾街日報》等一些西方媒體和非政府組織,持續指責新疆存在「強逼勞動」,把新疆棉紡織行業定義為「強逼勞動重災區」,NIKE、CK、Gap等品牌商停用新疆棉織品。作為關鍵角色的BCI啟動新疆「強逼勞動」調查。

在BCI上海代表處供職的吳艷接受央視訪問介紹,調查流程是首先由生產者單位進行自我評估,然後由上海團隊進行第二方可信度審核,最後由第三方審核機構出具驗證報告,最終證實新疆並沒有所謂「強逼勞動」。他們向總部提交兩份調查報告,並匯總瑞士通標公司等第三方檢測機構歷年以來的檢測報告。

但BCI總部無視其上海代表處和通標公司提交的評估報告,聲稱新疆棉企存在「強逼勞動」,並無限期取消新疆棉企「良好棉花」認證,導致近五十萬噸的新疆棉花無法進入國際棉紡織生產供應鏈。

報道稱,這是因為參加良好棉花調查工作組的一些所謂的「人權組織」,在調查中向BCI總部頻頻施壓,除此之外,良好棉花理事會和美國國際開發署的不斷授意也與此有關。去年,美國政府對新疆棉產業頻頻出手打壓。

《環球時報》報道指,會員繳納的會費是BCI的主要收入來源,因此美國的NIKE、LEVIS、GAP等著名品牌商代表,能夠直接影響BCI決策。而美國國際開發署則是BCI贊助商,對BCI理事會也有着很大影響力。

報道引述西南政法大學人權法教授朱穎表示,如果繼續「上演國際鬧劇」,中方可以將BCI納入制裁名單,在該組織的註冊地國家對其進行起訴。

央視亦採訪新疆棉企闢謠「強逼勞動」。新疆國欣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盧春建表示,新疆棉企「強逼勞動」純屬「胡說八道」,「今年招聘的時候,本來應該是八十多個人,來了將近一百六七十個人。我們要是強逼勞動,會來這麼多人嗎,會這麼積極嗎?」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