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推測各區發病風險 理大新技術預警疫情

2021-04-26 00:00

(星島日報報道)疫下出現各種新常態,每天確診數字走勢備受關注。理工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的研究團隊,研發預測新冠疫情走勢的技術,成功通過患者的發病日期和到訪地點,推測各區的發病風險,提前預警,主動抗疫;連同以科技解決問題,促進本港智慧城市發展的系列發明,上月更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奪得金獎。

團隊研發「新冠疫情發病風險時空預測」技術,通過收集確診患者發病日期、到訪地點等,可推測各區發病風險;同時研發大數據平台,以「擴展的加權核密度模型」對新冠疫情發病風險作時空預測,記錄大灣區病例之餘,針對本港分成二百九十一個的小規劃統計區,顯示未來三天有機會發病個案地區分布,準確度達八成半。

領導團隊的理大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史文中舉例指,本港在本月十六日錄得多宗確診,平台在五天前,已預警新界西個別地區發病風險高,結果成功估算十三日該區兩人會發病,顯示技術有助預測疫情趨勢,有助制定防控策略,「特點之一是收集發病日期,比確診來得早四至五天,有助更主動抗疫。」

另外,團隊的同系列發明「三維移動測圖系統」,則惠及建築與規劃,使用者攜帶裝有雷射感應器和光學相機的特製背包,可為身處環境和建築物,測繪三維空間數據,精準至厘米單位。收集所得的點雲數據,更可分析建築物大致使用的建築材料,亦採用同步定位與測圖技術(SLAM),不受全球定位系統(GPS)訊號強弱限制。

「三維移動測圖系統」有利使用者穿梭戶內戶外時,實時和連續收集數據,較傳統方式節省幾倍時間。技術有助舊樓維修和管理,規劃走火路線;團隊冀在日常生活引入科技解決問題,促進智慧城市發展。

系列另一發明為「人工智能遙感目標識別」,通過衞星和無人機高空拍攝後,系統經「訓練」可自動識別相中不同建築物,而在特定時間再為同一位置拍照,系統能分析土地用途變化等。技術更獲土木工程拓展署採用,了解山坡滑動軌迹以評估山泥傾瀉風險,精準度高達九成。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