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疫下運動少體重升 三成小學生情緒變差

2021-05-12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新冠疫情持續逾年,小學生在家防疫,較少外出運動。中文大學與賽馬會進行的調查發現,近六成家長指子女在疫下體力活動量減少,六成三的子女體重上升,近三成人指子女情緒及心理健康變差。團隊建議家長留意學童的情緒變化,增加親子運動時間,亦應在安全情況外出「放電」。 

調查由中大與賽馬會合辦的「賽馬會家校童喜動計畫」,在二月以手機應用程式,邀請參與計畫的學童家長,比較學童在去年十月及今年二月留家抗疫期間,行為模式及健康指標的變化,成功收集八百二十五份回應,其中六成半為初小家長,其餘三成半為高小。

結果有五成七受訪家長指,學童在抗疫期間體力活動量,如散步、急步行走、跑步等運動時間減少,兩成四人指學童活動量,平均每日減少一小時或以上,當中分別有兩成八及一成家長認為,學童的心理及身體健康顯著轉差。調查亦發現,六成三人指學童在四個月間體重上升,當中兩成八指他們進食分量增加;普遍家長反映子女使用電子產品時間增加,四成三人更指學童觀看電子屏幕的時間,平均每日增加一小時或以上。

計畫统籌及執行總監、中大教育學院副院長(研究)暨體育科學系教授夏秀禎指,數據反映學童留家抗疫時,受限於家居環境,運動量大幅減少,改以電子產品解悶,無助身體通過運動,產生多巴胺及蛋白質等維持情緒健康的化學物質,繼而影響情緒健康。

她建議家長留意學童情緒轉變,每周安排最少二至三次親子運動時間,利用家居常見的物品,例如椅子、水樽等物,進行彈跳、拋擲、原地踏步等運動,她形容學童不應在「密室」成長,運動和社交均是成長的養分,呼籲家長在安全情況下,周末帶子女外出「放電」。

「賽馬會家校童喜動計畫」在一七年九月起推行,旨於培養學童運動習慣,研究與發展有效的運動、體力活動模式,共有三十五所小學參與。因應新冠疫情,今學年起舉辦逾五百場網上活動課,讓學童在教練帶領下做運動,當中初小學生出席率達九成。夏秀禎期望,學童即使是使用電子產品,亦非靜止地玩遊戲,而是進行動態活動。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