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訊號變文字儀器 解碼失語者「想」說的話

2021-07-17 00:00

(星島日報報道)美國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UCSF)一名華裔神經外科醫生成功利用電子儀器,收集癱瘓失語病人的大腦訊號,把訊號轉化為電腦屏幕上的文字,解決了癱瘓失語人士無法與外界溝通的難題,讓患者可表達基本的生活需求。這項研究目前據稱被認定是第一個從人類大腦活動,直接解碼完整詞彙的成功案例。儀器現能夠辨認五十個詞彙,彼此組合的話可構成超過一千句短句。

UCSF華裔神經外科醫生張復倫(Edward Chang)周四接受台灣中央社專訪表示,這項研究證明科技可以為失去語言能力的人恢復溝通,帶來新的前景。他們把一張由一百二十八個電極感應器組成的長方形薄片,植在病人大腦語言區的表層,記錄大腦活動訊號,經由連結的電腦接收這些訊號並翻譯成文字,用以幫助中風、脊髓損傷或神經性退化疾病而失去說話能力的患者,找回溝通方法。

張復倫領軍的研究團隊開發出「神經合成語音」技術,找到了病人腦波訊號與嘴唇、下巴、喉舌肌肉運動之間的關係,達成了將思維變成文字的目標,目前被認定是第一個從人類大腦活動,直接解碼完整詞彙的成功案例。這項名為「透過『腦機介面』恢復手臂和語言功能」(BRAVO)的研究,使用大腦表面的感應裝置,將大腦活動和訊號轉化為文字。研究結果在周四出版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

就像大腦傳送訊息讓手或腳移動,大腦也向聲帶、下巴等發送訊號以便發出聲音。許多癱瘓人士無法控制那些肌肉,即使大腦準備好了傳遞訊息,那些訊息卻被困住。張復倫的團隊正是把這一段彌補起來,解碼患者大腦想要說出的話,但不是解讀失語者的感受,或讀心術。

匿名Pancho的美國人自二○○三年車禍後癱瘓且失語,研究人員在他大腦皮層植入電極,現在他可以對外溝通。三十八歲的Pancho原是加州一處酒莊的工作人員,二十歲的夏天,他在觀看一場足球賽後發生車禍,胃部嚴重受傷。手術治療出院後,他以為能夠逐漸邁向康復之路,沒想到一起身就嘔吐暈眩,經診斷是手術後血栓導致腦損傷,接下來是漫長的癱瘓和失語。《紐約時報》周三報道,三年前Pancho決定接受這個腦神經研究時,研究團隊沒有把握他大腦的語言區處於十五年「休眠狀態」,是否能被喚醒、再次說話。在長達八十一周、五十次的臨牀測試,研究人員請他嘗試說出五十個常用詞彙,包括「肚子餓」、「音樂」、「電腦」、「水」、「好」等單詞。儀器現能夠辨認五十個詞彙,彼此組合的話可構成超過一千句短句。

張復倫植入Pancho大腦皮層的電極感應器會透過一條電線,將訊號傳輸到一台電腦,把Pancho「想」說的話,顯示在電腦熒幕上。

Pancho在受試中第一個清晰句是「我的家人在外面」。現在要他表達「我的護士在外面」、「請給我眼鏡」都毫無問題。被問到「你今天好嗎」、「你口渴嗎?」等問題,而屏幕也的確能顯示「我很好」、「我不渴」等回答。新技術可在病人大腦反應三、四秒後,屏幕上就會出現句子。研究團隊預計技術發展成熟後,還能協助身體受傷、中風,甚至罹患俗稱「漸凍人症」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患者,幫助他們表達思想。張復倫表示,同事將繼續改善儀器的辨識速度、準確程度及詞彙量,未來更可能以電腦合成語音取代屏幕文字。

張復倫成長於三藩市灣區,父母來自台灣。他進入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醫學院之前,曾在上海中醫藥大學研習一年針灸。他於二○一五年榮獲布拉瓦尼克國家生命科學獎。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