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前海機遇 香港心態要變

2021-09-10 00:00

中央接連公布橫琴、前海兩份重大改革方案,橫琴將交由粵澳共管,前海則作為深圳與香港合作的紐帶,以推動大灣區大步前進。在改革步伐上,橫琴模式顯得更大膽,此因香港與深圳合作上存有心結,香港要提升發展速度,和放下抗拒合作心態,否則不能把握前海合作區擴容機遇,亦可能在國家發展上被邊緣化。

中央在周日及周一先後公布《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新引擎,為此國新辦昨天請來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海關總署等部門官員介紹方案內容。對於兩份方案,中央看似更重視《橫琴方案》,公布《橫琴方案》便較《前海方案》早了一天。

過往不積極 合作歎慢板

中央重視《橫琴方案》,因其改革步伐顯得更大膽進取,中央將橫琴交由粵澳共管,實則是推行琴澳一體化,除了解決澳門土地不足困境,也讓澳門可以在經濟上推動金融、貿易、科技、中醫藥等發展,在民生上解決居住、教育空間不足。中央此舉,等於讓澳門面積大幅擴展,成為大灣區、一國兩制的重大改革。

相對而言,《前海方案》就顯得較保守,雖然前海合作區擴大八倍,並納入深圳高科技、港口及機場等黃金地段,為前海注入強大基礎,讓香港金融、專業服務有發揮空間,但前海能否成為深港強強結合的紐帶,還賴港深之間的緊密合作。

中央能在橫琴採用琴澳一體化模式,皆因珠海發展步伐不如澳門,橫琴交由澳門管理,可以對澳門、橫琴、珠海及大灣區起到最大效益。相對而言,深圳的發展就較珠海強得多,有能力推動前海的大步前進,而且深圳與香港各自存有心結,有待化解。

深圳在廿一世紀初,因為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加工產業遇到瓶頸,一些大企業又向京滬遷移,惹來坊間議論深圳「被拋棄」。當時深圳希望與剛回歸不久的香港加密合作,以應對困境,可惜港府對此態度審慎,深圳唯有咬緊牙關,利用改革開放試驗區優勢,押重注發展高新科技,成為內地最強大的高新科技城市。深圳自行創造了高速發展的機遇,本地生產總值(GDP)在二〇一八年更超越香港,深圳發展動力強勁,中央自毋須將前海交予香港。

何況香港在與內地融合上過往態度不積極,在回歸之時,香港經濟較廣東、深圳等強大得多,不少港府官員不希望與內地全面合作,擔心損害一國兩制觀感,因而對港粵、港深合作歎慢板;與此同時,民間部分人亦興起本土主義,視與內地合作為給吞併,不願融合。在這種氛圍下,港深單是解決邊界河套區發展,也談了廿年,到最近才敲定方案。

決策須加快

「慢進也是退」

香港要把握前海合作區的機遇,未來必須克服兩大挑戰:一是提升香港速度。內地發展被稱為中國速度,前進猶如高鐵般高速,香港回歸後則如停留在柴油火車般慢進,單以深圳與香港比較,二〇〇〇年時深圳GDP只得香港的八分之一,但二〇一八年深圳GDP卻已超越香港。香港若不能大力加快決策及發展步伐,不是深圳在合作上遺棄香港,而是香港自我落後。

二是放棄抗拒融合的心態。前海合作區成立逾十年、深港合作會議亦自二〇〇四年開始舉行,但雙方合作進展緩慢,直至中央周一公布《前海方案》當天,港深才將合作會議提升到最高級別的特首與深圳市委書記主持,並成立兩地高層官員的工作專班,一改過去不夠重視的態度,變得十分積極,總算有了一個好的開始。

中聯辦發言人在評論《前海方案》時說過:「香港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正是善意提醒香港,香港在港深合作上一定要快,否則蘇州過後無艇搭,而失利的是自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