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會「病」後重生 毋忘慘痛教訓

2021-10-21 00:00

立法會內務委員會主席李慧琼周二發表「年結」,業績相當亮麗,在延任的一年間,政府共向立會提交了三十九項法案,是過去二十年來最多,至昨天止已通過三十四項,效率之高令人讚歎。此可喜表現反映出,立會經歷深切治療後,已漸從「重病」中康復,回到正常狀態,這對政府施政的良性作用也立竿見影。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吸取多年慘痛教訓,香港應從制度和政治文化上着手清除立會「病源」,防止亂局重演,達致真正重生。

亂局不堪回首 議會飽受折騰

全國人大常委會去年八月決定,現屆立法會繼續運作不少於一年,其後四名議員遭DQ,,而其他泛民議員亦隨之總辭,在這場大變動後,立法會由逆流回到順流,換了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這一年來,有幾個明顯改變:一是議員在議事廳內玩「衝擊遊戲」製造混亂的情況,已告絕迹;二是操弄程序的拉布行動也沒再出現,主席不用再花九牛二虎之力維持秩序;三是議員質詢特首與官員雖也火花四濺,但仍能保持正常溝通、良性互動,經爭辯後謀求共識。

這樣的環境多年未見,法案可通過正常的審議程序,經修訂後付諸表決,處理效率大大提高,令政府施政暢順得多。

看到今日的景況,令人有不堪回首之歎。當年泛民議員以攻佔立法會議席為目標,稱之為「位置之戰」,因為有了席位便可得到資源與發聲機會,成為「養大」反對勢力的養分。初期泛民仍採取務實策略,扮演溫和反對派角色,但隨着激進浪潮湧起,他們為討選票,在立法會表現愈來愈激,將議事廳變為鬥爭舞台,以激進手段阻礙法案通過,藉此為下次選舉贏取本錢,結果陷入惡性循環,紛亂永無休止,而代價是眾多法案被卡死,民生施政舉步維艱。

過程中另一嚴重破壞,是議事規則被惡意玩弄扭曲,會議墮進泥沼永無了期,經典例子是郭榮鏗主持內務會議選主席,竟開了七個月會而沒結果,大量法案被積壓,對施政的影響難以估量。

改制度防復發 監督角色不變

當日亂象,如今仍歷歷在目,雖然「重病」已漸除,但為免復發,仍須在制度上落藥。中央去年出手改革香港的選舉制度,設了幾重「安全閥」,防止亂港者進入立法會,亂局重演的機會大大減低。此外,在這一年來,議員已對議事規則及內務守則作了全面檢視和修訂,過往議員以極端行動操弄程序已難復見,這對日後維持議會秩序,會有很大作用。

下一屆立法會議員將增至九十人,新時代不等於沒有激烈辯論,也不等於政府可以任意妄為,嚴厲監督施政仍然是立法會應擔當的角色。早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大工作會議上說,「要看人民在選舉過程中得到了甚麼口頭許諾,更要看選舉後這些承諾實現了多少」,這句話對日後的立法會議員同樣適用。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