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翔流水帳|張緯晴修練曲 首度挑戰巴赫名作

2022-01-13 00:00

《巴赫——光影與變奏》帶來結合音樂與光影的非一般演出。
《巴赫——光影與變奏》帶來結合音樂與光影的非一般演出。

本地年輕鋼琴家張緯晴不諱言,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是用來修練的,許多鋼琴家演奏前,定會閉關多時,她當然不例外,事實上,巴赫以至《哥德堡變奏曲》對她意義重大,更不能怠慢,是次準備足足長逾一年,「《哥德堡變奏曲》是一首可以彈到九十歲的樂曲。」

文:黃子翔

圖:大館、受訪者提供、黃子翔

為了演奏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張緯晴於疫情期間默默苦練。
為了演奏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張緯晴於疫情期間默默苦練。

 

對張緯晴來說,巴赫宛如神明一般的存在。她第一張最喜歡的CD,便是《Bach for Breakfast》,最初接觸這張唱片時年僅六、七歲,巴赫的樂音,陪伴她小時候每一個愉快的早餐時光。她後來參加不同比賽,不時端出巴赫的名曲,巴赫之音再次作伴,與她迎來多個第一次,包括第一次參與國際比賽——烏克蘭霍洛維玆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等等,那次更是她第一次跟管弦樂團合奏,令她印象深刻,也叫她對演繹巴赫作品信心大增,「彈奏巴赫,尤其是與管弦樂團合奏,需要很強的節奏感,才能達到同呼同吸。」老師曾說,她彷彿天生就有這個本領。

張緯晴研究如何在音色上拿揑得更好。
張緯晴研究如何在音色上拿揑得更好。

需要多些人生閱歷

張緯晴說,巴赫的作品與別不同,「沒有太多讓人琅琅上口的獨特旋律,編寫也複雜,就像有許多人在同時歌唱、聊天,但結合起來,卻叫人心境平靜、平安,遠離塵世似的。」她續道,巴赫在生時主要以管風琴演奏家聞名,常於教堂即興演奏,通過音樂作侍奉,創作動機與許多作曲家不一樣,更顯真誠。

彈奏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一直是張緯晴的目標,事實上她在十三歲那年於《香港藝術節》演出,便想在Encore時段彈奏《哥德堡變奏曲》第一首Aria,老師卻說:「你年紀太小,不要彈吧」,唯有作罷。現在回想,她知道那時候的她,的確處理不來,「根本不能明白當中的意思。」然而挑戰此曲之心,從此烙在她的心底裏,只是一直行程緊密,幾乎每個月都要跑到不同地方演出,騰不出時間仔細研究,更遑論有信心駕馭之。直至疫情襲來,許多演出紛紛取消或延期,她有感既然留在香港,不如學習一些大作品,於是下定決心,鑽研《哥德堡變奏曲》,「現在不練還待何時?」

她指出,如果把《哥德堡變奏曲》整首彈盡,約花上一小時二十分鐘,對鋼琴家的體力要求極大,加上從頭到尾都是複音音樂,而且此曲本是為雙鍵盤而寫,現在只有一個鍵盤,總有兩手交疊的時候,她得找出一個可行的彈琴手法。此外,她也要研究如何在音色上拿揑得更好,讓樂曲有更多情緒上的變化。「《哥德堡變奏曲》開頭的Aria,就像與神對話,予人優雅、充滿希望的感覺。接下來的三十個變奏,如生命的旅程,經歷高山低谷。最後Aria再次出現,都是那些樂音,但感覺不一樣了,好像回到原點,也有回歸大自然的味道。」她坦言,彈奏此曲,的確需要多些人生閱歷。

張緯晴活躍於本地以至國際表演舞台,演出頻密。
張緯晴活躍於本地以至國際表演舞台,演出頻密。
張緯晴(圖右)與陳一云(圖左)首度合作。
張緯晴(圖右)與陳一云(圖左)首度合作。

彈到九十歲

修練多時,張緯晴將於《巴赫——光影與變奏》,首度演奏《哥德堡變奏曲》,還與燈光藝術家及劇場工作者陳一云合作,帶來結合音樂與光影的非一般演出。陳一云喜歡的音樂類型寬廣,跟張緯晴一樣喜歡朱曉玫彈奏的《哥德堡變奏曲》版本。她常思考燈光設計除了用作支援劇場、從屬文本情節,還有甚麼其他可能性,展開其獨特美學?「其實光影與音樂之間有很強的關係,都跟節奏與時間有關,兩者都有『色彩』。」

陳一云欲在這場演出,展開光影與音樂之間的對話,「不止情感性,而是結構性的層面。」她甚至想打開一個空間,與觀眾對話,「讓古典音樂扣連現代觀眾的情感。」她屆時也會在演出現場,與張緯晴「合奏」,只是她用到的「樂器」,「是光影與空間。」

為了演出,張緯晴不敢怠慢,日日練琴。十三歲時未是時候,此刻可有信心駕馭這首著名樂章?她苦笑說,沒有所謂真正準備好的一刻,又言《哥德堡變奏曲》可以彈到九十歲,「我可以窮一生的時間去彈這曲,《巴赫——光影與變奏》會是我的第一次,也是一次很小的起步。」

(《巴赫——光影與變奏》以至《大館操場音樂節:弦內之音》其他節目的演出日期,請留意大館公布。)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