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政府架構改革 人與效率才是重點

2022-01-19 00:00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新一屆立法會在一月十二日的首場會議上,拋出了政府架構改革方案,當中滿滿焦點,卻被一場突來的Omicron疫情「搶了風頭」。

重組方案內容將現有「三司十三局」編制,擴大成「三司十五局」。包括增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分拆運輸及房屋局為運輸及物流局和房屋局等,同時亦會改組其他部分政策局以及理順它們的職能分工。
變陣法關鍵是人

其實政府架構的調整,自回歸以來已有多次,筆者認為因應時代變化,在工作分工上略有調整也實屬應該。但從過往經驗可見,調整架構並不代表提升管治素質,也不見得市民詬病的施政效率便可馬上提高。

以土地問題為例,董建華將規劃環境地政局分拆為環境食物局和規劃地政局,然後曾蔭權時代、梁振英時代又再調整,但土地發展緩慢到今天仍然是問題。科技發展也未見因創新科技局而突飛猛進,設局六年多以來,只有目睹深圳在科創方面快速爬頭。因此可見,施政效率與政策質量,不因為部門重排座次,或者重新規劃會有改變。

關鍵是人。就比如一場球賽有了陣法的變動,但也需要球員下場展身手。筆者認為架構調整或者更適應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粵港澳大灣區、北部都會區、文化體育政策、青年政策的需求。但是,有那些稱職的管治人才,可以推動這些方面的政策?這才是關鍵,但目前媒體坦言仍持觀望態度。
杜絕「踢皮球」作風

今次的改革還有一個焦點,便是過往扮演「政府智庫」的中央政策組,在林鄭時代被調整為創新辦,但在最新架構重組文件中,兩個機構都沒有存在,文中更直言「交由候任行政長官考慮」。如果兩個機構都不存在,林鄭期間備受詬病的政策研究能力,可能更趨薄弱。

雖然新一屆立法會吸收了不少行業菁英與學者,但畢竟議會與政府的角色不一樣,政府不能期待議會來扮演「政府政策顧問」的功能。

香港本地政治人才與政策研究人才本就稀缺,如何從人才培養與人才拔擢上下工夫,這也許是在架構重組後,有志出選行政長官的人物,應該開始了解社會中哪裏有可用之材。與此同時,如何確保行政效率得以提升,還需要磨合部門與部門之間的默契,如何杜絕「踢皮球」、「研究之後再研究」的官僚作風,這將成為候任特首另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楊莉珊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九龍東區各界聯會常務副會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