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回收工廈廢膠 年半45噸包裝佔八成
2022-01-23 00:00(星島日報報道)近年物流及網購產生大量包裝膠膜,環體綠領行動獲回收基金資助七百一十萬元,前年六月下旬起推行全港首個工商廈塑膠回收計畫,一站式收集、處理及運送五類工商廈常見塑膠。計畫接近尾聲,截至去年十二月底,四十九座參與的工商廈回收量達四十五噸。綠領行動發現,回收塑膠當中,包裝膠膜遠遠拋離其餘種類,佔總回收量八成,主要源自以物流運輸貨倉為主的工商廈,該會認為在實施垃圾徵費前有必要作重點回收。
現時署方的塑膠回收計畫主要只覆蓋家居住宅,綠領行動在五個重點工商廈區域,包括沙田、九龍東、葵青、深水埗和荃灣發起回收計畫。收集頻率則視乎每幢大廈棄置量而定,工作人員會用可重用的特製不織布袋包好,轉運至葵涌的中央收集點分類和壓縮,方便本地回收商提取,循環再造成原材料出口。
其中包裝膠膜比重最高,有三十五點六噸,佔總回收量近八成,其次是膠樽及即棄食物容器,分別有五點七噸及兩噸。去年疫情較為緩和的七月至十二月期間,三幢屬純物流運輸貨倉的工廈包裝膠膜回收量顯著上升,總數近十噸,佔當期回收量逾七成半。
參與計畫的石門偉達中心租戶公平點副總監蔡頌恩表示,高峰期每月會有十至十五板一米半高的海外貨物,多為易碎品,譬如有機油、花水等等。以兩板貨為例,棄置的塑膠可裝滿兩個蘋果箱,包括捆綁紙皮箱的防水包裝膠膜、紙皮箱內的防撞泡泡紙,以及貨品本身的包裝。
她續指,盡量會重用相對較乾淨的物料,「回收是最後方法」。至於不得不棄置的塑膠,該公司以往要用手推車送到兩個街口之隔的「綠在區區」,但回收量有限,有時須跨區到紅磡、荃灣、土瓜灣一些自發收集塑膠的社區中心。她說,現時僅需每一至兩星期把塑膠拿到樓下回收,方便之餘,也能提升同事回收意欲。
夏利文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助理物業經理何小姐則指,一直有擺放六百六十公升的大垃圾桶供租戶使用,「每日要收兩次垃圾,下午已經要換一次。」而參加回收計畫後,每日收集到的垃圾量由約三十五桶降至二十多至三十桶,清潔工和物管工作量亦明顯減少。問及就未來工商廈垃圾按重量收費有何對策,她回應稱:「回收不當作垃圾的話,我們都會推動多些(回收)計畫。」
綠領項目主管黎倩婷分享,租戶及運輸業界對包裝膠膜的乾淨回收認知參差,具規模的物管公司和業主立案法團,有一定環保認知和習慣,態度積極並帶動租戶參與;但租戶主要為店鋪的工商廈如缺乏宣傳教育,經常會收到骯髒的塑膠回收物,甚至其他不相關的垃圾。
她亦稱,以全港約一千八百四十幢工商廈計算,計畫只改善約百分之二點六工商廈的塑膠回收設施。她說:「無想過這麼多包裝膠湧埋來,多到處理不及。」除了「打爆幾架籠車」外,團隊亦要招募二百名員工在中央收集點協助處理。若能突破人手和場地限制,相信可收集逾六十噸廢物。
綠領行動建議,物管公司應進行詳細的廢物審核,了解廢物種類及重量,制訂合適回收及減廢方案。而政府須提供資助予這些公司,設置整齊顯眼的設備;同時有確實的回收渠道,協助他們作充分準備。環保署外展隊亦可定時到場進行乾淨回收的教育工作,持續提升業主和租戶回收意識。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