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不一樣的「暑假」 增進 親子互動良機

2022-04-03 00:00

香港學生的「暑假」驟然來到,紛紛留在家中,家長既無法像往年一樣安排各式各樣的「暑期活動」,也無法讓子女與朋友會面。不少父母甚感鬱悶,親子「困獸鬥」的情況亦時有聽聞。疫情未止,沒有人有最好的「度假」方案。對今年春天的濃霧,有人見到會「鬱上加鬱」,埋怨濕氣重易生病;但亦有人把握這特別的時機,跑上山追霧,拍攝過去總是遙不可及的雲海。同樣,對於提早到來的假期,我們也可以用不同的態度面對。與其因各種原因變得看子女甚麼都不順眼,不如爭取給子女一個平凡卻美好的在家度假(homecation)經歷,嘗試為自己和子女增添美麗的在家生活回憶,好讓我們在未來面對挑戰時,可以因為滿滿載着愛與被愛的經歷,而感到充滿能力。
愛與專注陪伴 「我唔要你」勿亂說

養育子女可能是世界上最快樂但又最艱難的事。為人父母需要時間、耐性和精神,而最需要的是——愛。現時社會有很多有關養育子女的資訊,讓父母參考,黃金法則,離不開「愛」和「管教」兩者。父母要不斷增值,成為更好的父母,幫助子女發揮更大的潛能。很多人以為只有管教技巧需要學習,愛是不需要技巧的,只要不過分溺愛和縱容就可以。其實不然,思考怎樣去愛和表達愛,也是家長可以增值的事。

概括而言,子女有四大方面的需要:一、身體需要:營養、作息、運動、安全等;二、心理和情感需要:愛和被愛、自信、與人建立愉快關係等;三、知性需要:學習和掌握新的思維和生活技巧;四、管教需要:分辨對錯、從別人角度想、面對挫折、管控情緒等。

我們作為家長的角色,隨着子女長大不斷改變。在嬰孩和幼童期,家長必須照顧孩子的所有需要,包括:衣食住行,清潔生、玩耍、愛護等。隨後,我們要兼任教師和輔導員。到子女成年,我們更可能成為他們的朋友。不少父母在照顧好子女的身體需要後,就跳到第三項,去滿足他們「學嘢」的需要,忘記了子女還有更重要的心理和情感需要。得不到基本心理情感需要滿足的孩子,較常出現難以管教的情況。要在這個假期實踐愛和管教的理論,並不困難,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做得到,以下是一些「假期活動」的推介。

要加強照顧子女的心理和情感需要,我們可以:

一、愛與專注的陪伴:讓子女感受到你的愛,可以多擁抱、微笑、陪他們一起玩耍、唱歌或看圖書,專注在他們身上,參與他們正全心投入的活動、聆聽他們的心聲,對他們的事情和說話表示興趣。

二、接納和鼓勵:留意並讚賞他們的優點或做得好的地方,見到他們的弱點不要反應過敏或過激,甚至耿耿於懷,要靜靜地在一旁鼓勵和扶持他們改進。

三、給與安全感:「如果你咁咁咁我就唔要你」這些話不能亂說,挑剔和責難都會令孩子懷疑自己是否值得別人的愛。安全感建基於一個感覺:無論怎樣,你都愛他們。

四、可以是口頭上的,或是拍一拍肩膀,輕輕擁抱一下。你的讚賞,會讓子女更努力。如果子女未有成功,就讚賞他們付出的努力。
多與子女傾談探索 參與學習世界

知性需要,就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花一點心思。希望子女獲得更多知識,到外面「學多啲嘢」,本是人之常情。但是,不少研究顯示,父母若能在生活中自然地給與子女更多知識,相比他們在課外活動中學習更具效益。近期父母與子女相聚的時間可能增加了,我們可以趁機善用這些時間,滿足子女的知性需要。怎樣實踐?以下是一些例子:

多與子女傾談,說明周遭的事物,解釋你正在做甚麼,你們見到的是甚麼,不要消滅他們問問題的意欲。不知道的事,可以與子女一起上網翻查。口述歷史,介紹身邊事物怎樣隨時代發展,例如:未有手提電話之前爸媽的生活等。

參與子女的學習世界,了解他們在校內的一般情況,知道他們的功課是關於甚麼,引導他們完成不懂的作業,發掘課題的有趣之處,一起觀看相關影片,作進一步討論。

鼓勵子女探索世界,例如:行山時若看到動植物,可以與子女一起了解它們;在媒體上看到新鮮事物,可以一起探索原委,隨他們的創意轉變遊戲方法,比較哪一個更好玩等。也可以讓子女自行摸索樂器的運用,不同質料顏色筆的特性等。

視乎子女的年齡,可以給予教學工具,例如:地球儀、砌圖、積木、模型、書本等。運用我們的想像力,日常生活用品也可以變成教材,例如:紙盒變小屋,紙杯變聲筒、用未用完的習作簿摺紙等。

與子女一同在家活動,例如:玩桌遊,或執拾家居,借物件多說說有趣的故事,或想想當年,告訴子女關於他們和父母更年少時的有趣事。對於年齡適合的子女,可以與他們一起探索怎樣更好利用家中的空間和資源,怎樣排列優先次序等。教導他們聽別人意見,表達自己,和尊重別人。

這個「暑假」,雖然沒有活動日程表,子女也少了戶外或社交活動,但是,也是增進親子互動和促進感情的大好良機。子女成長得很快,需要我們陪伴在側的日子也稍縱即逝。誠然,父母也需要個人時間,但若我們與子女在一起的時間變得更優質,那增加親子互動,也就可以成為令父母身心更健康的妙法。生活滿足感提升,一家人免疫力也會隨之而提高。讓我們在家中,嘗試放下容易令人沉溺甚至忘記子女存在的手機吧!給自己和子女一個機會,讓子女過一個不一樣但真正快樂的「暑假」。
洪雪蕙
臨牀心理學家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