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環境基因識別魚類

2022-05-26 00:00

團隊在魚類市場環境樣本中,發現被IUCN列為易危及數目正在縮減的褐點石斑魚基因。 
團隊在魚類市場環境樣本中,發現被IUCN列為易危及數目正在縮減的褐點石斑魚基因。 

稀有及瀕危魚類如蘇眉等,不時被揭在本地魚類市場中售賣。香港大學鑑識保育實驗室的團隊,從本港魚類市場的排水溝取樣,抽取環境基因,識別出逾百種魚類,有助檢測本地魚類市場瀕危物種非法貿易。有關研究結果已於學術期刊《生態學和進化方法》發表。
有助打擊非法貿易

要調查魚類市場的混合物種,利用傳統形態辨別物種的鑑定方法十分費時,本地魚販普遍亦不歡迎魚類專家長時間逗留調查,加上魚類被切割後,難以從局部外觀準確地作出識別。港大鑑識保育實驗室的團隊,研發利用環境基因作識別的新方法,通過「過濾法」和「沉澱法」兩種不同的採樣方式,過濾或沉澱出魚類細胞碎片,識別其中的基因複合條碼定序。

研究人員花五天時間,在本港三個街市抽取環境基因進行測序。結果發現多種易危和瀕危魚類,包括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易危及數目正在縮減的褐點石斑魚、瀕危的日本鰻鱺和美洲鰻鱺,被列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CITES)的歐洲鰻鱺、列為易危物種金鯛,以及易危及數目正在縮減的桔鰭棘鯛。團隊亦安排魚類分類專家同時同地進行調查,證實與新方法識別物種的結果合,甚至較傳統方式可靠和省時。

論文共同作者John RICHARDS冀是次研究成果,能鼓勵當局多使用高科技方法監控並打擊香港的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同時推動利用環境基因和複合條碼定序的物種鑑別方法,在城市環境中應用。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