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應對本港人才流失 重視完善人才規劃

2022-09-24 00:00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人口流動性一直很高。而受疫情、人口老齡化等因素影響,香港人才輸入由一九年約六萬七千人下降至二一年約三萬二千人,減少超過一半;同時從二一年年中到二二年年中,香港移出人口則約為十一萬人,由此形成的人才缺口可能影響香港中長期發展。

針對本港人才供應面臨的問題,政府應對症下藥,全面優化人才政策,提升市場和產業優勢,強化對人才的挽留和運用,以達到「本地人才有用武之地、內地人才安心留下、海外人才開心進來」的目標。對此,筆者有以下幾項建議:
當務之急是實現人才淨流入

第一,當務之急是實現人才淨流入及良性循環。香港是自由流動的開放社會,人才作為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流出流入是常態,以本地金融行業為例,每年企業的正常流動率約為一成。但香港正處於以發展為主基調的階段,創科發展、再工業化、北部都會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等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供給。為此,政府一方面應從人才流出原因手,認真審視現有政策並作出改革。另一方面,在不損害本地人才利益的前提下,加大力度引入非本地專業人才。對於人才淨流出較多的行業適當加大輸入力度,以創科、金融等為例,探索與大灣區城市聯動,鼓勵兩地產學研機構聯合聘用人才,並給予人員跨境流動方面的支持。

第二,人才政策要以培養和扶持本地人才為主。任何一個地區,教育、就業和發展機會都應優先留給本地人才,針對當前香港面臨本地人才流出問題,重點是加強對本地人才的培育和扶持,讓他們有用武之地。一是加大對本地人才扶持的投入,設立人才基金、擴大各類再教育及培訓計畫規模,整體提高本地人才水平,適配香港中長期的經濟發展需求。二是考慮加強聯繫和招攬在外地的香港人才回港就業,例如推出「海外畢業生企業實習計畫」等,為在外留學或工作的年輕人提供有利條件和優厚待遇,鼓勵他們回港開展事業。
吸引非本地畢業生專才留港

第三,吸引非本地畢業生及優才、專才留港來港。非本地畢業生都是青年佼佼者,通過優才和專才計畫輸入的人才亦是各行各業才俊,是香港無成本或者低成本獲得的財富,政府應採取多項措施合理利用和挽留這部分人才。政府可通過優化簽證政策、豐富工作簽證種類、降低獲取簽證要求,簡化簽證續簽手續;也可考慮興建更多不同類型的「人才公寓」或提供相關津貼,降低外來人才的居住成本,吸引和鼓勵人才留港長期發展。同時,發揮低稅率優勢,考慮針對暫未成為、但有資格成為永久性居民的香港居民,推出首套置業實施「先繳後退」的方案,在保持樓市總體「辣招」不變的前提下,採取靈活激勵政策穩定人才。

第四,合理規劃外部人才引進的行業和地域結構。香港要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要建設國際科創中心、文化交流中心、法律仲裁中心等,同時多元化人才也是城市國際化程度的重要因素。因此,香港引入外部人才既要根據行業發展和各類中心建設的需要,合理配置行業結構,也要考慮地域的多樣性,有的放矢地吸納海內外人才落戶香港,並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內人才流動,例如在金融科技、數碼經濟方面更多引進灣區人才,帶動北部都會區和口岸經濟帶融合發展。

對此,政府可設立專門的人才引進小組,加強香港優勢的宣傳,主動前往周邊地區吸納國際企業和人才來港發展;檢視當前專才、優才計畫的成效,檢討各項計畫的推廣力度及優化空間,例如配合創科發展,可在專才引入方面,持續擴大科技人才清單,從合適的地區定向引進更多高科技高層次人才;同時加強對輸入人才及其家屬的配套支援,除了提供教育和醫療方面的便利,亦可考慮向符合專才資格的年輕人才提供有時限的住宿補貼。

新一屆政府的首份《施政報告》將於十月發布,期望政府能夠多吸納社會各界的意見及建議,正視本港人才供應面臨的問題,提出更為完善的人才發展規劃。同時也相信,憑藉香港高度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中西文化融合的人文環境,以及普通法制度和低稅制優勢,特別是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區位優勢,一定會吸引更多的人才到香港施展抱負,鞏固和提升香港在全球「人才爭奪戰」中的競爭力。
譚岳衡
立法會議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