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壇|香港的大學應加強全球化

2022-10-11 00:00

狄更斯小說《雙城記》:「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香港本來應有盡有,但部分人覺得一無所有;我們本應生活在天堂,但是有人感到如直奔地獄……人才會怎樣想,會留下來或是離開香港?

最近,特首、教育界及商界等皆關注香港人才問題。人望高處,水向低流,孟母三遷,香港是自由城市,我們對人才及錢財進出皆不設限制。香港過去三年面對天災人禍,管治失去方寸,引致部分人移民及轉職海外。新一屆政府已經覺今是而昨非,執行目標為本的施政措施,教育界及商界可以把握時機,在世界各地面臨不同挑戰時,把人才聚集到香港。
招攬及培養國際人才

現在,香港從大學至幼稚園,因為出生率下降,加上部分市民把下一代送到外地留學或移民,引致收生不足,面臨殺校。香港部分大學更在競爭下,破例錄取中文或英文不及格的學生,這個短視的行為,實不應鼓勵。大學應該在定位及制度上徹底改革,把握時機,成為培養及聚集人才的平台。參考英國排名十大的大學,他們錄取海外學生的比例平均超過三成,甚至超過本地學額的一半,招攬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繼續保持大學的水準。香港的大學應該參考,增加招收海外學生比例,提高到百分之三十至五十,同時加強凝聚各地有能力及熱心教育的教授及老師,以香港的大學薪金待遇,相信可以吸引全球優秀老師及校長。而且多招海外生,可以為大學及香港創造收入,在英國,平均一個海外學生每年學費、住宿及生活費約港幣五十萬元。

香港的大學應該定位為大灣區高校,每所大學應該在大灣區開辦分校,加強交換生制度,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培養兼顧中西文化的人才,為香港本地學生製造國際平台,互相學習,擴大人脈圈,推動自身進步。大學不止要國際排名,更要實際國際化,不要像現在為爭取學生而降低門檻,反而要更積極招攬全球優秀學生及教授,帶動本地學生成長。
既要專業 也要博雅

此外,政府過去有意忽略歷史科,被有意荼毒下一代的人利用,在教育制度內埋雷,篡改通識科內容,扭曲事實,捏造歷史,教壞學生。現在應該立即改革,讓歷史科成為必修的常識課程。只有認識自己的身分、過去歷史的成功與失敗教訓,才能有明確的定位和發展目標,培養優秀的年輕一代。中國文化基金會最近編著的《從長安到耶路撒冷——中猶歷史文化比較》,倡導香港新一代兼顧中外古今課題,書本總結:「在新時代的拐點下,如何參考過去中外古今的歷史,規劃現在及展望未來,是我們必須思考及探索的課題。中國人口約十四億,全球猶太人口約一千四百萬,約百分之一,兩個民族的歷史文化,理念主義大同小異,但創作了世界東西不同發展。本書希望讀者能舉一反三,從兩個民族的歷史切入,找出自己的興趣話題,結合個人現狀及未來人生,作為參考及深入研究,取得啟示及成果。」值得參考。

現在重視推廣國安法及國情教育是很好的,與此同時,亦應了解西方歷史,知己知彼,客觀分析東西歷史的發展及衰敗,總結經驗,展望未來,才是國際人才應該有的格局。專業的同時,亦要博雅,這樣香港才能真正成為聚集人才及培養人才的國際級城市。
張江亭
國家行政學院(香港)
工商專業同學會  
(文章僅屬個人觀點)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