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論壇|環保政策不到位 施政步伐要提速

2022-10-21 00:00

行政長官剛於本周發表《二○二二施政報告》。香港地球之友就政府於氣候變化、空氣污染、廢物管理等議題缺乏長遠的環境政策規劃表示失望。就應對氣候變化而言,政府的目標是於二○五○年之前實現碳中和,可是港府仍未能夠提出強而有力的氣候政策,以減輕和適應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

香港地球之友敦促政府採納以下建議,積極制定政策應對各種環境挑戰:
氣候變化

1.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從發電層面減碳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香港必須牽頭,投資於具豐富潛力的可再生能源和氫能經濟,並加強與大灣區合作,建設新型清潔能源體系。

2.落實碳定價:碳排放者目前尚未承擔氣候變化的環境成本,香港必須以「污者自付」的原則,透過碳稅或碳排放交易為碳排放訂立價格,以推動各界落實低碳轉型方案。

3.促進可持續消費模式:香港的整體碳排放有一大部分隱藏在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消費中,香港必須正視消費範疇產生的碳排放,積極提倡負責任消費模式和低碳健康飲食。

4.加強氣候教育及培訓人才:香港的課程缺乏氣候變化相關的教育,政府必須將氣候變化納入校本課程,並為老師提供相關的專業培訓。同時,香港應投放更多資源推動環保產業及培育低碳科技人才,積極構建綠色低碳社會。

5.強化氣候適應措施: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頻生,香港必須積極協助市民適應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例如強化防洪基建設施、採取海綿城市措施以減低水浸風險等。
空氣質素

1.加快電動車轉型:香港政府應收緊目標,將所有公共交通工具和商業車輛電動化,加快降碳減污,並須訂立具體的中期目標,綠化城市交通運輸網絡。

2.實施電子道路收費:不論電動車或傳統汽車,私家車所衍生的交通擠塞問題不容忽視。香港必須在商業核心區域及繁忙道路引入電子道路收費系統,以鼓勵駕駛者轉用低碳交通。

3.有助建立行人友善城市:步行和騎單車有助減少噪音和空氣污染,並可促進社會、文化及旅遊活動。政府應將步行和騎單車規劃成為可行的交通模式,締造香港成為步行和單車友善的低碳城市。 
循環經濟

1.擴大生產者責任:香港必須加快並擴大生產者責任計畫,以涵蓋所有一次性飲料包裝容器、其他包裝物料和廚餘,以解決困擾本港多時的廢物問題。

2.處理都市園林廢物:香港需要從多方面手處理都市園林廢物,包括於市內公園和花園進行在地堆肥,在空置的政府場地上設置木材粉碎機供居民共用,並為社區增設堆肥設備提供資助。

3.支援回收業:除了採用現行的廢物處理設施去處置廢物,香港需加快推動回收業現代化的步伐,並促進與大灣區合作處理回收物料,把其重新注入供應鏈當中。
可持續發展

1.優化城市森林及樹木:森林和樹木有助優化城市環境,香港需要認清樹木在締造可持續發展的宜居城市之重要性,明確界定樹木作為綠色基礎設施的功能,並優化樹木管理架構。

2.保護郊野公園:香港必須保護郊野公園,郊野公園不僅可保護自然生態系統,亦能作為天然碳匯,並為市民提供免費的康樂和戶外教育場所。

3.構建可持續智慧城市:全球很多城市正積極推動公共服務數碼化,香港必須建立數碼化的基礎設施,協助環境政策的制定和監測,以促進智慧城市轉型。
綠色金融

1.轉型為區域碳交易中心:碳交易是綠色投資的潛在來源,香港應立即在大灣區設立試點,加快推動碳交易中心建設及數碼化經濟的轉型。

2.培育本地綠色金融人才:香港的綠色金融教育和培訓正處於起步階段,政府應資助非政府組織,將環境、社會及管治 (ESG) 和綠色金融課程引入校本和研究生課程,以加快培育本地ESG人才。

香港作為大灣區內極具競爭力的國際化城市,必須以身作則,加快制定各項環保政策,收窄其承諾目標和實際政策落實的差距。香港地球之友定必致力推動政府高效施政,務實應對各種環境挑戰,打造香港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宜居城市。
洪藹誠博士
香港地球之友行政總裁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