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種鮑魚列瀕臨滅絕

2022-12-11 00:00

一名漁民在紐西蘭撈捕黑鮑魚。
一名漁民在紐西蘭撈捕黑鮑魚。

(星島日報報道)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上周五更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增添了一些海洋物種,包括高級食材鮑魚、儒艮(俗稱海牛)及柱狀珊瑚等。由於濫捕、非法撈捕和氣候變化等原因,全球五十四種鮑魚中,有二十種列入瀕危物種名錄,面臨滅絕危險。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當天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宣布,在評估的一萬七千九百種海洋物種中,一千五百五十餘種面臨滅絕危險。這些受威脅海洋物種中,至少四成一遭受氣候變化衝擊。 鮑魚是昂貴的高級食材。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首次對鮑魚生存狀況進行評估,發現全球五十四種鮑魚中,有二十種面臨滅絕危險。鮑魚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非可持續的採收和非法撈捕,氣候變化、疾病和污染讓問題雪上加霜。南非偷獵鮑魚情況嚴重,許多偷獵活動與國際販毒集團有關,這些偷獵活動摧毀了瀕危的南非鮑魚(Perlemoen Abalone)。南非人稱這種鮑魚為珍珠之母,香港則叫孔雀鮑魚。
南非人眼中珍珠之母

海洋熱浪日益頻繁和嚴重,也影響了鮑魚的生長。二○一一年就曾導致西澳洲最北部地區百分之九十九的羅氏鮑死亡。熱浪也令到全球鮑魚患病加劇,威脅美國加州和墨西哥極危的黑鮑,及在英倫海峽至西北非和地中海易危的青邊鮑魚。海洋熱浪亦影響鮑魚的食物海藻生長,極大破壞在阿拉伯半島海域生長的瀕危的阿曼鮑魚。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受威脅物種」類別分為「極危」(於野外滅絕的風險極高)、「瀕危」(於野外滅絕的風險很高)、「易危」(於野外滅絕的風險甚高)。日本採集的三種鮑魚是雌貝鮑、黑鮑和眼高鮑,都被列為第二級。日本共同社稱,濫捕和海水溫度上升等導致數量減少。由於採集等是通過其他機制進行限制的,故指定為瀕危物種並不會立即影響流通。

英國約克大學的研究員彼得斯博士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軟件動物專家,他表示人類活動如過度捕獵、污染、疾病、生活環境消失等,影響了鮑魚生長,人類現在急須做的補救行動是,只吃飼養和可持續捕獵的鮑魚,要強制設立撈捕鮑魚配額和打擊偷獵。人類還要停止污染海洋及減低全球氣溫,避免海洋生物受威脅。 
人類須停止污染海洋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是較為權威的物種滅絕風險評估名單。最新紅色名錄包括逾十五萬物種,其中四萬二千物種生存受威脅。當中加勒比海的柱狀珊瑚數量自一九九○年以來銳減超過八成,受威脅等級從「易危」跳過「瀕危」,直接升為「極危」。最近幾年出現了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石珊瑚組織損失病」,感染大面積柱狀珊瑚,是其面臨的最緊逼威脅。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正在蒙特利爾召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總幹事奧伯勒說,人類的非可持續性的活動引發了世界海洋生物大規模死亡的最糟糕情況,希望COP15取得成功,為未來一段時間的自然恢復設定方向,幫助解決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兩重危機。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