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加強就業資訊支援 促進大灣區人才循環

2022-12-18 00:00

近日,有內地網上直播平台禁止用戶以廣東話進行直播,有關廣東話地位的議論再起。過去筆者曾在多個國家生活,學會了多種語言。筆者對學習語言感興趣,因為它不止是一個溝通工具,也可以讓人對一個地方的文化風俗有更多的體會。當然,在眾多語言當中,我感到最親切的,就是我的母語廣東話。

近日,我碰見了一個來自廣州的老朋友美玲,雖然說是「老朋友」,但其實她是一位從美國的大學剛修畢國際關係的年輕女生。出生於廣州的海歸派,對於廣東話的地位又有甚麼看法呢? 

美玲從小在廣州的郊區長大,她憶述小時候學校都是用廣東話授課,可是如今,當她跟一些在廣州讀書的同學談起,就會發現當地的學校已改用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甚至有學校規定,校內不允許用廣東話交談。她的年輕表弟妹雖在廣州生活,但已不懂說廣東話了。

針對有網絡平台禁止用戶用廣東話直播,美玲直言一點都不驚訝。她說如果有留意內地的電視節目或電影,就會發現很久都沒有聽過普通話以外的方言,對此她感到很可惜。美玲認為如果香港年輕人想要到內地發展,不懂說普通話只會很「蝕底」,但是學習普通話跟平日用廣東話溝通,兩者之間沒有衝突,不必二選其一。
建立職場人際網絡

談到廣東、香港等地區,不得不提的就是一九年二月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美玲認為大灣區發展現時仍在起步階段,但有着依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對香港的年輕人來說也是一個新機遇。但是她也提到當中的一個隱憂,就是當地的工資水平與香港差距甚遠。雖然大灣區的工資水平相對其他內地城市較高,但是否能夠吸引香港青年主動去灣區發展,仍然是未知之數。據美玲觀察所得,反而有很多灣區青年會來到香港發展,她自己也是其中一員。 

二一年初,政府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畫」,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有業務的公司,聘請本地大學或大專院校畢業生派駐內地城市工作,計畫更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宣布恒常化。參考MWYO青年辦公室《香港青年大灣區就業觀點研究報告》,雖然香港青年對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全職就業興趣不大,但他們卻比以往更積極搜尋相關資訊。為此,政府可以加強大灣區就業平台資訊和支援,為青年提供更多生活支援,促進人才循環和人文交流,例如利用人才資料庫、優質企業名單和就業網頁,提供職位配對平台和招聘博覽,為由大灣區回流香港的青年建立職場人際網絡,也讓香港企業更認識大灣區就業市場,包括青年在當地的經驗和技能對企業的好處;為年紀較輕及工作經驗較少的回流青年成立由多界別專業人士組成的「回流青年職涯支援小組」,指導準備前往大灣區或回流的青年。

美玲在美國的大學修讀國際關係,對於中美之間的比併有很獨到的分析。面對中美競爭白熱化,她認為香港面對的挑戰有所增加。但這似乎也是全球各國要面對的問題,比如日韓等國,他們也要想辦法去兼顧中美兩國在區內的利益。

縱然面對挑戰,美玲同意香港也享有很多不同的機遇,前景也是正面的。但是在她眼中,新加坡在國際舞台上的角色與香港有所重疊,因為新加坡的經濟都是高度依靠亞洲跟西方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但是她相信香港的優勢仍在,但是未來要用甚麼方法、向哪方面前進,對現屆政府就是一個考驗。

現屆政府日夜將「搶人才」掛在口邊,香港能搶到像美玲一樣的海歸派人才嗎?可是她卻凝重的說,當初知道要到香港交流,其實她真是不太願意。主要是香港生活成本太高,住的條件也不算好。所以近年不少內地人都不願意來香港發展,反而傾向留在內地生活及工作。特區政府要如何吸納內地人才到香港發展,似乎也是一個難題。 

從廣東話的地位、談到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再分析了全球格局,筆者很佩服美玲,時刻就像海綿一樣,不斷接收新資訊仔細拆解時局。面對世界急促變化,筆者也希望香港的年輕人也要時刻擴闊眼界,保持開放的心態,勇敢接受未來的種種挑戰。 
葉維昌
MWYO青年辦公室營運總監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