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回收業的前綫隱形人

2023-03-20 00:00

本地的拾荒者其實是回收產業鏈的前綫持份者,默默撐起香港回收行業,協助改善環境,促進循環再造的發展。
本地的拾荒者其實是回收產業鏈的前綫持份者,默默撐起香港回收行業,協助改善環境,促進循環再造的發展。

今次想淺談回收界中無名英雄:拾荒者。大家也許覺得很奇怪,這個題目有甚麼好談的?拾荒者不都是走投無路的長者,逼不得已流落街頭且無家可歸者嗎?

因為去年義工的工作對拾荒族群有更多了解,希望改變大家對拾荒者的刻板印象,從而正視甚至支持這批弱勢社群。

根據2018年一份全港拾荒者調查研究報告,他們大都是自力更生的人,在社會保障方面,僅8.2%有領取綜援。至於去拾荒的原因,儘管大部分人因經濟動機而拾荒,卻也有23%表示「想做下嘢,有啲細藝」,26%因「想讓身體郁下,唔會咁快退化」,而 25.8%更因支持環保而拾荒。

此外,近八成受訪者平均每天都會去回收鋪1.9次,當中30.4%每天工作 8小時以上,29.7%工作4至8小時。數據反映大部分拾荒者都是以定時,及近乎全職的方式從事拾荒工作 。

我們常聽到香港有垃圾圍城的危機。根據非政府組織「綠惜地球」,本港每天產生二千噸塑膠廢料、約有520萬個塑膠瓶被扔到垃圾堆填區。據政府統計,2019年產生567萬噸都市廢物,但回收率僅29%,剩下的驚人數量則送進了堆填區。但現今13個垃圾堆填區已無法滿足需要,香港的未來該何去何從?

香港繁華背後,每天默默耕耘幫我們回收垃圾改善環境的前綫工作者,就是這群拾荒者,然而他們卻沒有得到應得的重視。

一家本地社會企業的創始人曾告訴媒體,指紙板拾荒者是香港循環經濟的重要貢獻者。「他們收集了香港約20%、每年將近200噸的廢紙板⋯⋯但卻受到大眾的忽略和鄙視。」

因應本地環境議題,不少企業和環保團體曾發起各類型瓶罐及服裝回收運動、舉辦工作坊和講座等,但是誰會記得在回收的背後,還有着一群拾荒者為社區所做的貢獻呢?

拾荒者工作的身分從來也沒有被環保工業所肯定,一般視拾荒行為和擺放在街上的回收物料為垃圾或阻塞行人通道,只認為他們是廢物收集者,他們的鐵車仔甚至遭到偷取,失去謀生工具。

近年這情況似乎稍見曙光,2020年9月環保署首次推出全港廢紙收集及回收服務計畫,以外判服務合約形式聘請承辦商從全港各區向街角回收店、流動回收車、前綫拾荒者等收集廢紙,作進一步處理。計畫期望有關合約可鼓勵乾淨回收,從而提升本港廢紙的整體質量及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以支援整個廢紙回收行業,並穩定行業內特別是前綫拾荒者的工作機會。

寄望隨着社會關注聲音的增加,業界能逐步視拾荒者為整個循環回收生態上的持份者,莫讓拾荒者群體繼續被邊緣化。
呂志和獎總經理程珍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