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新思維增加非票務收入

2023-04-03 00:00

近日全港的公交營運商均分別向運輸署申請調整收費,是公交生態失衡的結果。筆者已多次在不同場合表達目前香港的公交系統,除了港鐵外,各公交營運商均面對營運困難的局面,並已開始進入「公有化」的階段,就以離島渡輪服務為例,若無政府的特別資助計畫,根本無法生存。政府清楚明白他們的困境,否則也不可能會全面資助更新船隊,因為更新船隊的投資是永遠沒有辦法收回成本的!

香港地少人多,政府的運輸政策是以鐵路為骨幹,由沒有鐵路到現時鐵路覆蓋7成人口,其乘客量已佔全港公共交通乘客總人數超過4成。在此消彼長下,其他公交服務的生存空間持續收窄。除港鐵外,各公交營運商均營運困難是意料之內。面對收入持續下降,各公交營運商的營運成本無論是維修費、燃油費、薪酬開支等均不斷飆升,還要配合政府的環保政策及安全要求,以及滿足乘客對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而作出相應的投資。在芸芸公交服務中,就只有港鐵獲得政府提供土地以資助營運。因此,除非政府能夠大幅增加公交營運商的非票務收入,否則,申請收費調整只能是營運商的唯一出路!
票價調整機制有缺陷

對於巴士公司今次提出的加幅,由於政府沒有提供巴士公司過去的營運數據,又沒有提供未來幾年的推算參數及結果,在沒有完整的數據下,單憑過去2年的財政狀況,實難以判斷今次的加幅是否合理。但政府只根據上次收費調整後的參數變化作考量,確實不夠全面。就以城巴(專營權二)為例,過去25年未曾調整過收費,今次提出50%的加幅,從數字上看確實頗高,但仍低於同期65.71%的家庭入息中位數累積增長;再者,巴士公司已承諾會向機場員工提供折扣優惠作為紓緩措施。問題是,為何城巴(專營權二)要25年後才提出一個較大幅度的調整呢?是因為巴士公司沒有能力提出還是提出後被否決呢?歸根究柢是現行票價調整機制存有缺陷!

現時政府審批巴士加價申請時有5個考慮因素,但當中卻出現自相矛盾的情況。政府一方面會考慮巴士公司需要得到的合理回報率;但與此同時,又要考慮市民的接受程度及負擔能力。須知,任何公交營運商都必須有合理的回報,才可持續地投資,不斷提升服務質素;但若然申請加幅超出了市民的負擔能力,政府是否就拖延審批,又或刻意「割」價,甚或否決加價申請,讓巴士公司繼續虧損下去呢?這顯然不是一個選項。
以港鐵股息成立票價補助金

若然公交營運商提出的加幅是合理的,但卻超出了市民負擔能力,政府是否可透過「公共交通費補貼計畫」去資助市民而非壓制合理增幅,以確保公交營運商可持續發展呢?若答案是肯定的話,接下來的問題是錢從何來呢?筆者認為,既然鐵路系統在政府以土地支援下獲取市場份額並獲得利潤(該等利潤部分是從其他公交身上轉移過去),政府是否應考慮利用港鐵的股息成立一個「公交票價穩定/補助基金」,以支援市民交通費用的開支,一則可減輕市民的負擔,二則可令到其他公交系統獲得合理的回報而持續投資並改善服務,還可提供較佳的薪酬待遇予前綫員工,是一個全贏方案!

當然,單靠加價以維持服務並不是最佳方法,政府應積極主動地協助公交營運商開拓更多非票務收入,如放寬車身廣告限制;在空間容許下,考慮在公共交通交匯處批出「特許經營」範圍予營運商作商業用途,甚至批出整個公共交通交匯處給單一營運商作整體規劃,創造更多的商機;又或允許巴士公司利用車廠的地面層作商業用途,以收取租金用以紓緩加價壓力。
易志明
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議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