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浸大學者:科研無分國界冀推廣

2023-06-15 00:00

大衛.帕克(左1)通過「傑出創科學人計畫」來港,帶領團隊開發以稀土為基礎的分子探針。
大衛.帕克(左1)通過「傑出創科學人計畫」來港,帶領團隊開發以稀土為基礎的分子探針。

(星島日報報道)政府推出「傑出創科學人計畫」,吸納海外學者來港推動科研發展,浸會大學化學系全球創科講座教授大衛.帕克,是獲邀來港的英國學者,研發以稀土為基礎的分子探針,作為診斷成像工具;科研外亦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他認為「科研無分國界」,期望通過科研項目聯繫各地學者,並冀政府加強推廣,改變港人忽視科學議題的現況。
浸大獲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1000萬元,成立「化學探針」創科實驗室,上月正式啟用。目前由化學系全球創科講座教授大衛.帕克,帶領4名研究人員,開發以稀土為基礎的分子探針,作為早期診斷癌症等疾病的工具,研究項目包括快速量度尿酸濃度的「尿酸的比例式光學探針」、能為細胞創建溫度圖的「光學及磁力共振溫度探針」,以及監察生物活性肽及蛋白、在活體及細胞環境下的化學結構改造的「手性探針」。
倡設中心化交流平台

大衛.帕克生於英國,從事教學及研究工作40年,足遍布英國、澳洲、法國等,去年10月通過「傑出創科學人計畫」來港。他認為本港科研環境自由開放,「本地大學與海外大學的合作緊密,加上與研究相關的資助計畫完善,吸引海外學者前來進行研究」,同時欣賞本地學者以認真和嚴謹的態度對待科研,直言「我很喜歡這裏的人」,成為他越洋來港的主要原因。

港府近年積極發展科研,但大衛.帕克認為本地科研人才仍然不足,「很多年輕人自小立志成為律師、金融投資人員,較少人重視科學議題」,建議政府加強教育和推廣,培育本地科研人才;又倡設立中心化的交流平台,提升各所大學的研究效益,「政府可考慮投放一定資金,興建與科研相關的基礎建設,為本地大學提供更優良的研究設備。」他強調「科研無分國界」,將積極通過科研項目聯繫各地學者,為人類謀福祉。
亦師亦友 沒有架子 

教學多年,擁有逾百名得意門生的大衛.帕克,形容自己具備「強大的科學家庭網絡」,科研以外,他會抽時間與學生聚餐,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從內地來港修讀化學系的博士生溫心怡,是實驗室研究團成員之一,她形容與大衛.帕克的相處如「父女」般親密,「教授完全沒有架子,研究時會手把手地教導我們,閒時會與我們聽音樂會、喝咖啡。」

實驗室研究助理黎惠珊稱,以往在內地讀書時,很難與教授詳談研究進展,但大衛.帕克卻十分樂意與學生交流,形容他「對科研充滿激情」。大衛.帕克笑言,來港後多了3名「女兒」與他暢談化學,為繁複的研究生活增添樂趣;新學年將有兩人加入實驗室研究團隊,期望將來有更多新血加入,推動與化學相關的研究項目。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