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各有優勢 陶冬:上海無法超越香港

2023-09-05 00:00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陶冬(右一)指,對中國經濟增長謹慎樂觀。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陶冬(右一)指,對中國經濟增長謹慎樂觀。

香港與上海長期被視為競爭對手,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陶冬指,上海與香港各有優勢,作為中國通往世界的金融窗口定位,在可預見的將來中,香港是不會被替代,直言「上海是無法超越香港」,但香港若要維持金融中心地位,必須和大灣區融合,實現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全面流動,並維持自己獨特制度。
須融合大灣區全面流動

陶冬稱,對中國經濟增長謹慎樂觀,但坦言這輪的刺激措施,並沒有帶動整體經濟向上,主要是因為「被動去槓桿」,形容當前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和地方融資平台財政狀況「極其糟糕」。他指,民企投資信心不足、樓價下跌,消費者覺得理財是危險行為,由缺乏信心,大家不願意去借錢,全部都去還錢,甚至出現「排隊還房貸」現象。

大灣區發展方面,陶冬指,大灣區發展有三個「風口」,分別是中國的自主科技創新、內循環、產業迭代。中國製造業如過往般「佔領世界市場」的景象已再難重現,長期應背靠內需,及發展本國的智能製造業,及可在大灣區先行嘗試,以適應創科訊息時代需要,如此便「根本不用擔憂企業外移問題」。
王曉光:河套區規劃提振科創信心

中國建築國際(3311)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王曉光則表示,駐港央企的聯繫人作用,即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共謀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引領未來。2019年中央進一步提升大灣區在國家發展在對外開放中的引領作用,而近日出台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再次為兩地科創協同發展提振信心,作為首批參與其中的企業,該公司一直在探索以香港建造業的數碼化工業化為創新高地,善用大灣區完整的工業化產業鏈,已經形成「科研+製造」的創新驅動的模式,服務港澳和內地的城市建設。

對於創新,他表示,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明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而今年的上半年,中國建築國際新簽合約當中有50%以上是來自科技帶動的,這體現了業界對公司科技創新成果的肯定,也意味着科技創新成為公司新的發展動力。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