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業反彈人手荒「拖後腿」
2023-11-26 00:00香港一向是展覽之都,主辦商及搭建商分別負責展覽的統籌及執行工作,在疫情前的營運狀況均非常理想,可是在3年疫情期間,受全球各地出入境限制及本港社交距離措施影響,生意一落千丈。直至疫情過去,展覽業務終現反彈。有主辦商負責人向《星島》表示,今年展覽的規模已恢復至疫情前7至8成,已有微利;有搭建商負責人亦稱,生意恢復至疫情前6至7成,但預料要待2025年才能全面復甦。但他們均認為,人手短缺或拖慢展覽業復甦進度,籲政府考慮輸入外勞。
展覽主辦商匯眾展覽服務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湯錦成表示,公司主力在每年6月於灣仔會展舉辦「香港國際旅遊展」,大部分收入來自參展費,門票收入僅佔小部分。今年的展覽稍有盈利,規模已恢復至疫情前7至8成,共有500個展商,當中9成屬境外展商,也重新有境外及海外買家和專業人士觀眾,佔入場人數約2成。
招攬展商參展「25個先有1個」
被問到現時面對的挑戰,湯錦成形容,疫後招攬展商往往事倍功半。在疫情前只需向展商發送邀請通知,就可獲支持,現時卻要接觸25個展商,才會有一個願意參展,宣傳成本大增。此外,許多外國旅遊公司在疫情時已關閉在內地和香港辦事處,不少旅行社和酒店停業或結業,仍經營的也要考量預算,故可負擔參展費的展商亦較以往少。他又提到,展覽業面對人手短缺,搭建商工人工資急升,令主辦商成本提高,呼籲政府考慮為業界輸入外勞。
搭建商的收入來自替主辦商搭建攤位及提供設備,以及向展商提供額外資源如傢俬、電力、水等。建同展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陳誠豐表示,今年展覽數量已恢復至疫情前8成,但規模普遍縮小,他們的生意則回復至疫情前6至7成,料2025年全面復甦。他提到,不少展覽有企業對企業(B2B)元素,政治問題會影響買家到訪意欲,展商或因客戶減少而不參展。
搭建商料後年生意全面復常
疫情期間展覽大減,陳誠豐憶述在2021年時,生意急跌達7成,公司被逼裁員及減薪,只能盡量承辦政府項目以作幫補,如為政府興建的方艙醫院提供傢俬、人手及設備。他形容,搭建商角色被動,即使主辦商取消展覽,作為長期合作夥伴,也不會要求賠償,「因大家都要捱住嚟做」。
不少搭建工人在疫情時開工不足轉行,陳誠豐指,現時工人流失率約3成,除了令展覽高峰期時工人成本增加2成,搭建時間亦延長,拖累展覽業復甦。他同樣期望政府考慮開放輸入外勞,協助處理裝嵌、運輸等前期非技術性搭建工序。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表示,為協助會議及展覽業復甦,政府在2020年10月起,在「防疫抗疫基金」下推行「會議展覽業資助計劃」。截至今年8月底,計劃已向304個會議展覽合共批出約10億400萬元,另向73個展覽的私人主辦機構提供共約4100萬元的一次性即時支援。此外,政府於今年7月1日推出14億元的定期展覽獎勵計劃,目標是在未來3年獎勵超過200個展覽。截至8月底,計劃已向4個定期展覽合共批出約233萬元獎勵。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