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獲和平獎卻被批戰犯

2023-12-01 00:00

1973年1月,基辛格(右)在巴黎簽署越戰停火協議後,與北越談判代表團團長黎德壽握手。
1973年1月,基辛格(右)在巴黎簽署越戰停火協議後,與北越談判代表團團長黎德壽握手。

剛辭世的美國「外交教父」基辛格,在當代美國外交影響力超過所有歷任國務卿及白宮國安顧問,但外界對他一生評價兩極,毀譽參半,他既獲諾貝爾和平獎,卻又被批評是戰犯。他的一些外交手段引起爭議,包括把越戰擴大到柬埔寨和老撾,在越戰期間指示秘密轟炸這兩個越南鄰國,導致數以萬計平民死亡。他又支持南美智利和阿根廷的軍事政權。

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對共產中國敞開大門、策劃終結越戰,但也為了國家利益支持許多獨裁者而無愧色。《華盛頓郵報》指出,作為唯一曾同時身兼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和國務卿的人,基辛格對美國外交政策的把控,除當過總統者外,鮮少人能和他比擬。他所著《大外交》(Diplomacy)更是研究國際關係者入門時必讀書目之一。

《華盛頓郵報》認為基辛格最重要外交成就應屬促成尼克遜總統1972年2月訪華,第二重大外交成就是1972年與蘇聯簽訂「第一階段限制戰略武器」(SALT I)條約,對反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和進攻導彈的部署予以限制,有效促進美蘇緩和;第三項成是1973年中東戰爭後的「穿梭外交」。1973年阿拉伯國家在猶太贖罪日向以色列發動突襲後,基辛格把大部分時間投入到中東,並組織了「五分錢救援行動」,為盟友以色列提供武器補給。他後來與以色列、埃及、敘利亞舉行談判,幫助穩定以色列與阿拉伯鄰國關係。
福特稱「超級國務卿」

基辛格在尼克遜與福特兩任總統的政府中留下了不可磨滅貢獻,形塑冷戰期間美國外交政策,前總統福特曾稱他為「超級國務卿」。但由於着眼於大國競爭,他經常傾向於粗暴的馬基雅維利主義,特別是在與小國打交道時,總將這些國家視為更宏大鬥爭中的棋子。

為貫徹尼克遜「光榮」結束越戰的使命,基辛格被指控違反國際法,在1969年至1970年秘密指示地毯式轟炸越南鄰國柬埔寨和老撾,目的是剷除在柬埔寨邊境的基地活動的越共軍隊,切斷河內的補給線,這是對一個表面中立國家的不宣而戰。他告訴軍方要打擊「一切能飛能動的東西」,一些史學家估計無差別轟炸導致數以萬計平民死亡。1973年1月,基辛格透過巴黎和談與越南達成停火協議,並因此與北越談判代表黎德壽同獲諾貝爾和平獎,引發巨大爭議,黎德壽後來拒絕領獎。由於怕遭抗議,當年基辛格也沒赴奧斯陸領獎。

基辛格堅信打倒蘇聯才是大局,因此主張推翻左傾政府,尤其是智利和阿根廷政府。據已經解密的白宮文件,基辛格在20世紀70年代支持了針對智利和阿根廷民選政府的軍事政變。據報他是尼克遜政府推翻智利社會主義者、民選總統阿連德的主謀。根據這些文件,基辛格還默許印尼軍方1975年入侵東帝汶(葡萄牙在亞洲的前殖民地),因為擔心東帝汶政府會倒向共產主義。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