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喙鯨喪命 體內揪出巨帆布袋

2024-12-02 00:00

鯨魚屍體被送往漁護署大嶼山海岸公園石壁管理站解剖。
鯨魚屍體被送往漁護署大嶼山海岸公園石壁管理站解剖。

一條全球罕見的朗氏印太喙鯨,前晚被人發現於大澳水域擱淺,多名市民見狀下水參與營救,與漁農自然護理署人員、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人員和警員合力將牠帶到離岸約200米的位置,隨後海洋公園獸醫為鯨魚麻醉,以便進行診斷,惜鯨魚因傷重體弱,延至昨日凌晨零時不治,其屍體被運往漁護署大嶼山海岸公園石壁管理站,由漁護署人員與海洋公園獸醫進行解剖,結果發現消化系統內有大型帆布袋,身上無螺旋槳或船艇撞擊痕跡,死因有待確定。
前晚7時許,有人發現大澳石仔埗街岸邊有一條鯨魚擱淺,不斷擺尾噴氣掙扎,身上有不同傷口流血,疑因鯨身和沙石摩擦造成,約10名居民和漁民乘艇靠近,繼而下水施救,包括利用兩個漁排及帆布將鯨魚「夾住」,以免其再掙扎受傷,及後警員、漁護署和海洋公園獸醫到達,眾人為鯨魚鋪上帆布,以免再遭沙石摩擦,繼而用浮波將牠抬起救走,歷時約兩小時。
屬雄性 體長約6至7米

海洋公園獸醫經初步評估,認為鯨魚已受傷,於是為其進行麻醉,以便作進一步診斷,惟鯨魚因身體狀況非常虛弱,最終在昨日凌晨零時接受診斷期間死亡,鯨屍於昨凌晨由躉船運往大欖水警基地,多名工人及至昨日中午將鯨屍安放於綠色帆布上,再纏上繩網,由吊臂車將鯨屍運走。

漁護署表示,昨午將鯨屍解剖,初步評估應屬喙鯨科(Ziphiidae),品種待確認,體長約6至7米,性別為雄性。一般而言,喙鯨居於深水海域,很少進入淺水水域或游近岸邊,香港水域並不是喙鯨的正常生境。由於解剖分析仍然進行中,鯨魚的品種詳細資料將稍後公布。
有表面傷痕  不涉船隻撞擊

解剖期間,海洋公園及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獸醫團隊未有發現鯨魚有被螺旋槳傷害或曾受船隻猛烈撞擊的痕跡,但鯨魚身上有一些表面傷痕,可能因鯨魚曾擱淺於淺水區域而造成。獸醫亦發現在鯨魚的消化系統內有一個大型帆布袋(88乘52厘米),但鯨魚最終死因需進一步分析。

漁護署再次呼籲市民不要騷擾擱淺的鯨魚及乘船出海觀鯨。如發現鯨魚出沒或擱淺,請立即通知漁護署及必須與鯨魚保持距離,切勿接近騷擾鯨魚,以及留意個人安全,以免發生意外。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副會長麥希汶表示,前日早上帶導賞團時,在大嶼山西的海域目擊鯨魚,當時牠曾上水呼吸,表現正常,導賞團船隻根據《觀豚活動守則》保持100米距離短時間觀察及拍攝,她觀察到鯨魚有疑似被鯊魚咬過,屬於正常生活痕跡,未有見血,游動正常,「算係生猛」。

麥希汶估計死亡的鯨魚是全世界最罕見的朗氏印太喙鯨,該種鯨魚過往多年一直未有在香港水域現身,亦沒有任何目擊紀錄。

魚類學會創會會長莊棣華接受傳媒查詢時表示,鯨魚通常是百多條、幾十條聚集,若果迷路擱淺,反映其狀態已很差,「現在只有一條,即有一段時間已經離開群體,狀態不好,已經離隊。」

本港海域偶有鯨魚出沒,其中長約7米的布氏鯨於去年7月中在西貢附近海面現身,吸引不少市民出海追鯨蹤「打卡」,及至同月31日,有漁民在發現鯨魚「反肚」死亡漂浮海中,漁護署人員聯同專家以躉船將鯨屍移至萬宜水庫西壩解剖調查死因,當局其後指相信鯨魚被快速行駛船隻的螺旋槳擊中,傷及其背部及脊椎致死。漁護署當時表示,鯨屍在萬宜水庫西壩附近就地掩埋,待屍體自然腐化後,再製成標本用作保育教育用途。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