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權衡輕重 共渡時艱

2025-01-09 00:00

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案》將於2月26日發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正就此進行公眾諮詢。過去幾年香港連年出現財赤,財政盈餘大減,今年的《預算案》更令人關注。去年12月行政長官李家超上京述職時許下諾言說,希望3至5年內將財赤問題處理好,力爭收支平衡,並把對市民的影響減至最低。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接見赴京述職的李家超時亦直言,希望特區政府穩健施政,全力拼經濟、謀發展。面對尚未完全復甦的疫後經濟和複雜的國際環境,特區政府必須權衡輕重後作出明智決定,社會各界也必須團結一致,共渡時艱。

陳茂波近日透露,新一份《預算案》的大方向包括:第一,控制政府經常性開支增長;第二,在推動不同工務工程發展北部都會區的同時,要將工務工程排序、先後緩急排清楚;第三,考慮開源的原則是「能者多付」,盡量對一般普羅市民的影響減至最低;目標是希望三數年內恢復財政平衡。

數據顯示,在過去5個財政年度中,有4年錄得赤字,其中2020至24年三個財政年度的赤字分別為2325億元、1223億元、1002億元。連年財赤導致財政儲備大減,根據政府公布,截止2024年11月30日為止,本財政年度首8個月的財政儲備為5914億港元。與2019年的11603億元備儲數字相比,5年內香港財政儲備規模減約一半。

面對財赤問題,特區政府必須權衡輕重,制訂可行政策和措施,及時止血,而制訂時的考慮依據,亦是決定的關鍵。

首先,政府必須考慮政策可持續性問題,包括人口結構、政府長期財政承擔能力等,避免短期解決方案導致未來更大問題。例如幾年前因新冠疫情肆虐而推行的各種防疫抗疫補貼和支援措施,是否應作出檢討和調整,政府必須作出定奪。

其次,經濟增長也是重要考慮因素。政府應繼續投入資源,支持香港創新和科技發展,為經濟注入新動力。由2019年開始,香港在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的《世界數碼競爭力排名》為前十名,足證香港的創科實力和潛力。政府應考慮進一步支持人工智能發展,支持AI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促進各行業的數碼化轉型;促進金融科技創新,支持區塊鏈、數據分析等技術的發展;支持生物醫藥研究和製藥行業的創新;支持發展綠色經濟,鼓勵發展環保技術和清潔能源項目等。

此外,政府在制訂財政政策時,必須考慮其社會影響,確保措施不會加劇貧富差距,保護弱勢社群。以高官減薪問題為例,面對財赤高企,社會上有呼聲要求高官甚至議員減薪,與市民共渡時艱。香港回歸以來,高官減薪早有先例的。當年香港遇上金融風暴及沙士疫情等問題,經濟陷入困境,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在2002年10月宣布,問責官員跟隨公務員減薪,那是回歸以來第一次高官減薪。其後,香港爆發沙士疫情,經濟深受打擊,2003年董建華在《施政報告》中宣布,決定與問責官員、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特首辦主任及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減薪一成。今日,社會上甚至有呼聲希望議員也一起減薪,與市民共渡時艱。

當政府承諾以市民美好生活為施政目標,在制訂涉及社會民生及基層市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時,就不能不考慮其社會影響。因此,當有聲音說政府應檢討2元長者乘車優惠、甚至要求取消60歲至65歲長者的乘車優惠時,當陳茂波表示政府會以「能者多付」為原則制訂《預算案》時,位居社會上層架構的高官和議員,是否應該與市民共渡時艱?相信特區政府在權衡輕重後會作出明智決定,而香港各界也應該團結一心,使香港經濟早日走出困境。

劉志強
原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友好協進會發展基金主席團常務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