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院首引入「磁波刀」治療手震

2025-01-20 00:00

「磁波刀」治療系統主要服務原發性震顫患者,目標首年服務20個個案。(左起)羅興源、何文傑、鄭振邦、陳達明。
「磁波刀」治療系統主要服務原發性震顫患者,目標首年服務20個個案。(左起)羅興源、何文傑、鄭振邦、陳達明。

「原發性震顫」患者會不由自主地手震,影響日常生活。屯門醫院日前引入全港首個「磁波刀」治療系統,可望為全港逾2300名病人帶來「根治希望」。院方透露,系統在去年第4季已投入服務,患者毋須開刀及全身麻醉,只需2、3個小時療程已可持久改善手震問題。目前全港公院內的合適病人均可獲安排轉介至屯院接受治療,首年目標為服務20名患者,冀可循序漸進逐步增至每年治療50人。另視乎研究結果,未來可望用「磁波刀」治療更多腦神經疾病患者,包括柏金遜症引致的手震。 
醫管局早前耗資約2600萬元從以色列引入「磁波刀」治療系統,相關系統需配合術中磁力共振(MRI)儀器,以數百至1000個高強度超聲波波束穿過病人頭顱,以轉化為熱能「消融」顱內會導致手震的問題組織。醫管局神經外科統籌委員會主席陳達明解釋,醫護在治療期間須通過實時MRI影像導航,監察患者腦部情況,而全港僅屯院已配置術中磁力共振儀器,故亦成為香港首試「磁波刀」治療的公院。

屯院腦神經外科副顧問醫生何文傑補充,「磁波刀」會先以較低的溫度,壓抑顱內目標腦部組織,在檢視成效及副作用後,才會逐步調高溫度消融組織,「若發現未能完全減輕手震,則可再做,或檢視是否要改『靶點』。」一般患者在治療後要留院一晚觀察,隔日已可出院,大部分人治療後均可永久控制手震。

但「磁波刀」非適用於所有患者,何文傑指除患者的身體狀況需能接受磁力共振,對頭骨密度指數及頭型也有要求,「尤其重視骨質密度要平均,若頭型較扁平,有外國研究指或令超聲波被反射出來。」而翻查台灣、內地及亞洲病人數據,約三成「原發性震顫」患者不適合作「磁波刀」治療。
一般患者隔日可出院

屯院腦神經外科顧問醫生羅興源提及,醫學界目前仍未確定「原發性震顫」成因,惟已知患者手震會隨年紀增長加劇,極影響日常生活。而相對傳統藥物、消融術、深層腦電擊等療法,「磁波刀」不但可即時見效,更可避免出現藥物副作用、出血感染及輻射等風險。他續指,接受「磁波刀」後部分人會出現步履不穩等副作用,但一般會隨時間消退,「嚴重副作用如顱內出血等十分罕見。」

目前,醫管局約有2300名「原發性震顫」患者。陳達明指因過往此病無法根治,或令部分人放棄求醫,實際患者或更多,期望新儀器面世後,初期會有300至500人有興趣求醫,「期望服務有彈性,若需求真的多,會檢視能否每周做到2人。」
「現在杯水倒滿都不會瀉」

「磁波刀」現已成功治療2名病人。62歲患者陳先生指,手震時難以寫字,也用不了手機,「甚至在餐廳取餐都做唔到,由捧餐處行番埋位,飲料已被我抖得只剩半杯,甚至試過整杯倒瀉晒。」而治療後手震情況已即時改善,他笑言:「現在杯水倒到滿都不會倒瀉。」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