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解難的創意從何而來

2020-03-19 17:22

之前有過小朋友留在家會悶的經驗,其實這反而能提升他們自主學習的動機。讓孩子有機會在他感到安全又舒適的環境自由地「悶」(特別是六歲前的幼兒階段),就能發現孩子腦中接收知識的摩打自動開啟了。

輸出無限創意

除了向腦袋「輸入」內容,「輸出」創意其實同樣會在孩子「無聊」時,不自覺地發揮至極致。我們都知道,現今社會培養解難能力有多重要,世界出現林林總總的危機和急劇轉變的生活方式,已經不是傳統知識型教育能應付得來。可是,所 謂的解難能力,除了要孩子「見多識廣」、「閱書無數」以外,缺乏想像力的腦袋,可能也徒勞無功。

然而,想像力不是讓孩子參加幾次「創意工 作坊」、上藝術類「雞精班」、玩一些專家設計的「創意遊戲」或一些專業人士設計的玩具教材就能輕易培養得到。或許應該這樣說,孩子的想像力是不用培養,反而需要大人好好保護不胡亂破壞 它,他一生便能創意無限。

不填滿的時間表

即使我主張在幼兒每天的生活時間表內應安排最少有數小時的留白,但身為媽媽的我仍會反反覆覆的煩惱,要如何安排孩子的每周行程,並自尋煩惱胡思亂想(因為我們自小都在「被填滿的時間表才是充實」的觀念捆綁下長大):今天孩子整天在家怎麼辦?只是玩泥膠足夠嗎?用不用另外準備一些手工活動?還是幫他約同學去公園玩一會?

滿足於幻想世界

事實上,無論我安不安排這些額外活動,在幼兒的世界,只要是和感到安全的人在一起,有人回應他的發現和經歷,他都會感到每天過得很精彩。

已經不下多少次,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安排活動,令陳皮的時間表相當「空白」,他自己卻過得精彩絕倫,令媽媽我大開眼界︰主人房衣櫥旁的空隙幻想成深海帶;一堆朋友送給他的的純文字字卡變成了海洋生物;行山用的望遠鏡、木製 小型按摩器、哨子加起來弄成漁民用的釣魚竿;幼兒洗頭帽變了巨型深海魷魚等。這個自編自導自演的海上探險故事上映了足足四小時也還未完結,而過程中我連一句引導他思考的說話也沒有說過,所有道具也是他自行就地取材設計出來。

雖不知道他的這些創意從何而來,在未來能幫助他解決甚麼問題。但我看得到,那一刻他臉上熱切的眼神和笑容,和社會上那些發光發熱的大人發明家、企業家、夢想家均無異。

作者:鄧家怡 

《親子王》授權轉載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