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當被欺凌時

2020-03-12 18:06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十五歲少女被同黨集體欺凌,不停地瘋狂掌摑和拳打腳踢,行為極為殘暴,過程還被刻意拍攝下來,放在網上示眾,令人看得心驚膽跳。

這條短片,一日之內在網上迅速流傳,我也從不同人手上,接收了好幾次。一邊看,心裏一邊想:「不知道這少女的父母是否知道女兒的遭遇?」

先了解再採取行動

對於小朋友來說,被朋輩欺凌是可大可小的事。如果沒有適時處理,而雙方家長又蒙在鼓裏的話,問題可能會不停升溫,帶來更大的身體及心靈傷害。有些家長當收到投訴,說孩子在學校欺凌別人時,可能會輕描淡寫地說一句:「才不過是小孩子玩玩吧,需要這麼緊張嗎?」但當換轉了角色,孩子成為被欺凌的對象時,他們便會大動肝火,誓要向學校投訴,取回一個公道。

其實,校園欺凌的確是需要處理的,就算看似輕微的事件例如改花名、嘲笑別人或借意推推撞撞、集體杯葛等行為,也屬於欺凌。不過,父母亦毋須過分緊張,應該先了解一下事情發生的經過和原因,才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旁觀者可做的事

在這些欺凌事件中,通常會出現三個角色:1. 欺凌者;2.被欺凌者;3.旁觀者。

撇除事件中的兩方主角,其實旁觀者也不是完全沒有責任的。當目睹這些事件發生,他們可以做的事包括:

1. 嘗試把雙方勸開。
2. 默默記下事情的經過。
3. 當老師進行調查時,扮演一個證人的角色,讓事件的真相得以披露。

不過,可能有些旁觀者會認為事不關己,而不去理會;又或者他們本身是欺凌者的朋友,因此不會插手;更有可能是害怕下一個被欺凌者會是自己,因而選擇沉默,不作任何援助。

父母多留意子女狀況

受到欺凌的孩子,未必敢向父母透露,一方面怕被父母責備,另一方面也恐怕這樣做會有反效果,為自己惹來更多麻煩。所以,對於孩子放學後的神態和舉止,父母應多加留意。

如果他們身上經常有奇怪的傷痕,更加應該冷靜地查問清楚。如果他們突然抗拒上學,又說不出什麼原因的話,家長可以做的事,就是和老師溝通一下,看看孩子是否在學校和人發生衝突,或遇上欺凌事件,不要冷待這些看似不重要的「小問題」。

假如孩子真的遇上欺凌事件,先不要用批判性眼光去看待欺凌者,多聽一些其他人的描述,才決定下一步的行動。因為你孩子所說的話,也未必是事件的全部真相。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家長,公平公正地處理爭執,是絕對需要的。

作者:梁繼璋

《親子王》授權轉載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