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鏡子

2020-05-21 15:39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鏡子,每天起牀後我們已習慣「照一照,執一執」自己,然後才安心與人見面,因為我們都喜歡和期望自己以一個乾淨整齊的形象與人接觸。

在餐館裏,常看到小孩進食時弄至滿面醬汁,在旁的父母急忙替他們抹乾淨。不知從何時開始,父母常常盯着孩子的錯處(骯髒),並要求他們立即、徹底改正。在輔導時所接觸的家長,有不少都表示子女「難處理」,在家出現「失控」的情緒和行為,期望求得秘方妙法,以解救孩子。

有一位媽媽因為子女沒有按她的吩咐做事而大發雷霆,曾命令兒子赤裸全身罰站門外,把他羞辱,也曾剪掉女兒的頭髮來懲罰她。事後那位媽媽冷靜下來,才驚覺自己的失控行為,後悔不已。

家庭治療大師Virginia Satir提出「『問題』不是問題,應對才是問題」,即表面問題,很多時不是真正問題,怎樣回應才是問題所在。例如孩子不願做功課,家長是以大罵,抑或用禮物等哄孩子跟從?向他們講「讀書才有前途」的道理,抑或不理睬他們?

家長用各種方法,可能一時奏效,但日子久了,孩子仍會順從嗎?即使孩子跟了,心里服氣嗎?親子關係不受影響嗎?

當子女與自己的期望不符時,家長可否先停下來,取出「鏡子」,不是向孩子,而是照向自己,並問自己:我為何生氣?我對孩子的期望是甚麼?除了立刻完成功課,可有其他選擇?家長可別小看這樣的做法,在輔導中,當受輔者得到一個回顧自己內心的時刻,往往會得到很大幫助。好像上文提及的媽媽,若她可以早點給自己「停一停,想一想」的空間,內心便可以更平和地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要,處理其困難,不至於出現兩敗俱傷的情況。當孩子感到被接納和尊重時,自我就被建立,並學習到一個健康的溝通方式。心理學家表示,兒童時期自我價值的建立,對他們日後成長十分重要。

香港人不管多忙碌,都不會忘記照鏡後才出門。愛孩子的父母,也需要常用鏡子照照自己的內心,好好整理內心,然後才教導孩子。讓我們以一個內外都美麗的自己來陪伴孩子成長,叫他們也活得健康快樂!

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家庭服務中心
區珮勵姑娘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5月21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