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去台灣

2020-07-24 17:15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火柴」是新老師,又未接受過正統的教師培訓,這一年的教學生涯,為他帶來極大的考驗。考驗是孩子的學習動機,未如他的想像,那麼熱烈。而學生能力差異,也把他弄得頭昏腦脹,同學上課不投入、不集中,也令他很沮喪。他一直花心思,要如何教才好? 

去年底,他決定問問同學,有甚麼是同學的興趣,希望由興趣出發,尋找學習之道。他任教三年級數學,在討論中,發現同學都喜歡去台灣旅行,於是和同學議決,以「去台灣」為題,開始這次小小的教學實驗。

「去台灣」作為一個主題,可以怎樣和三年級數學課題結合呢?他想到買機票便是四位數加減,計畫行程需要認識時間,投票決定旅行地點,便要畫象形統計圖,景點的距離,便是度量中的長度單位米或公里,貨幣匯率則是倍數或乘數。一齊都想好了,便付諸實踐了。他展示他設計的工作紙,的確花了不少心機。

在數學年度檢討會中,他分享這次教學經驗。他發現,和一般的課堂作比較,同學在這主題教學中,大多數很投入,甚至很熱情。為甚麼呢?

幾乎全班都有旅行經驗,而不少同學去過台灣,有美好的回憶。主題由同學共同決定,對此主題學習具擁有權(ownership),自主性高,分組討論也促進同學多交流、多參與,滿足同學需要聊天及社交的需要。課堂比平日數學的運算練習少,對於運算能力薄弱的學生是一大喜訊;主題的發展方向有一定的開放性,於是能發揮同學的創意和想像;亦有一定的實用性,結合同學曾旅行的經驗,不那麼抽象,感覺真的可能會去台灣旅行。

傳統教學太過單向,課題設定多是由老師決定,一般的數學課都是老師示範,然後同學做練習,同學懂的便很快完成,不明白的,則要等待老師作個別輔導。同學參與少,自然覺得沉悶。對於「火柴」這位新老師,這真是一次難得的寶貴經驗呢!

海星
作者為鄉師自然學校校長及創辦人,愛自然,愛孩子。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7月24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