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訪】中學校長會主席鄧振強:社會復和不易 期望教育界守住專業

2020-07-30 17:44

即將退休的鄧振強校長坦言,在社會撕裂下,學界面對挑戰不輕,但校園應是理性討論的環境,師生可為社會復和先行一步。
即將退休的鄧振強校長坦言,在社會撕裂下,學界面對挑戰不輕,但校園應是理性討論的環境,師生可為社會復和先行一步。

「停課只是把矛盾掩埋了,不代表從此沒有,開學後一定要做疏導」,投身教育界近四十年的中學校長會主席鄧振強即將退休,過去一年教育界先後經歷反修例爭議與新冠肺炎疫情,面對時而躁動時而寂靜的校園,教師亦面對挑戰,他坦言社會從撕裂走向復和不易,但校園有條件達致和而不同,期望教育界守住專業,以師生福祉作獨立判斷。

在天水圍的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羅桂祥中學,擔任創校校長二十六年的鄧振強,八月底將退下火綫。

回顧過去一年,教育界挑戰重重,擔任中學校長會主席的他,曾統籌校長們走進被示威者佔領的理工大學校園,接走被圍困的中學生,「學生有危難,校長便一定會去幫忙」,他坦言最感困難是去年十一月的「大三罷」,「教育界從未經歷過這樣的躁動,不是既有知識、能力與經驗可以處理,更不知局勢會怎變,學生返校又會怎樣。」

慶幸的是學生復課後仍是守規受教,「大家似乎有種心理契約,希望學校維持平和的環境,我了解師生情況便再不擔心,否則就不會去理大。」隨之而來的新冠疫情,導致持續停課,校園看似回復平靜,但鄧振強斷言「停課只是把矛盾掩埋了,不代表從此沒有」,他強調社會事件對人們造成的創傷不容迴避,社會撕裂後走向復和仍然困難,但校園有條件先行一步,前綫教師有責任聆聽學生的不同經歷與看法,校園亦應是理性討論的環境,而非對立與衝突,「校園每個人其實都在嘗試復和。」

當下是教改先兆

社會對立使教師專業操守備受關注,有意見更批評教育系統千瘡百孔,鄧振強認為當下是教改的先兆,「但今次有別於二十年前那樣,有實證研究發現問題,大家討論再決定怎樣走,而是沒有研究便先下結論,這是否業界與社會接受?如無共識,對立的社會又怎麼同行?」他感慨稱,教育統籌委員會在教改提出的「二十一世紀教育藍圖」,提到培養學生「願意為社會的繁榮、進步、自由和民主不斷努力,為國家和世界的前途作出貢獻」,如今前綫教師提及「自由與民主」卻要擔心被投訴,「如有禁忌與紅綫、教師自我設限,校園氣氛傾向保守,不符合教改提倡的開放型學習環境。」

揚言退休後「遠離江湖」、享受人生的鄧振強,預視教育界未來挑戰更大,寄語業界堅持教學專業,維持自主空間之餘,面對艱難選擇時,須以師生福祉作獨立判斷,「要問自己投身教育界的初心為何,腦海要有孩子的形象。」

鄧振強兩年前開始挑戰馬拉松,雖未能與學生分享體會,但相信他們更能珍惜現在。 
鄧振強兩年前開始挑戰馬拉松,雖未能與學生分享體會,但相信他們更能珍惜現在。 

為了在退休前的散學禮勉勵學生,鄧振強兩年前決心從頭學起,以參加馬拉松比賽為目標,雖然任務達成,身體力行證明只要訂立目標,再多困難都能克服,但新冠肺炎令學校提前放暑假,令這篇籌備經年的臨別勸勉,未能如願說出,但他卻發現另有教育意義,「人生就是這樣」。

鄧振強笑言,兩年前決定練習十公里長跑,翌年在港參加兩場十公里比賽後,同年十月遠赴北海道參加網走馬拉松,背後驅使他的正是退休演說,「我講了幾年爬山經驗,學生聽得有點厭,退休不如轉個興趣,希望他們知道就算我五十九歲才開始跑步,幾時設定目標都做得到。」全校師生都知他挑戰馬拉松,過程中曾經受傷,鄧振強坦言不知成功能否,但肯定是不能「怕瘀」,「我年紀這麼大都可以改變,你們還年輕,只要有目標,一定可以改變。」

結果人算不如天算,新冠疫情令散學禮被逼取消,鄧振強沒法親身對學生講臨別演說,但他認為未嘗不是好事,「人生就是這樣!全港學生難免覺得這是『破碎的一年』,很多事情想做卻未能完成,既然這樣就更要珍惜,相信他們經歷過更易適應轉變」。

記者:梁子健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