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教育】路德會聖十架學校推芬蘭教育 引入旱地冰球

2020-10-22 11:16

不同年級的學生在校內進行旱地冰球比賽,切磋球技。
不同年級的學生在校內進行旱地冰球比賽,切磋球技。

芬蘭是一個快樂國度,孩子也是在愉快的環境下學習。路德會聖十架校長王淑芬認為,芬蘭以「創意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精神與該校的教學理念不謀而合。過去兩年,王校長便三次帶領師生及家長到芬蘭「取經」,探究當地的教育制度。Elsie近日與王校長傾談時得知,校方將當地始創的旱地冰球和芬蘭琴加入校本課程中,並在校園內加設退役巴士「芬蘭號」,希望能藉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會教練指導組隊

路德會聖十架學校的師生和家長兩年前曾到芬蘭進行十天的文化交流,王校長告訴Elsie,當時看到不少學校都有發展旱地冰球,認為這項運動既新穎,又安全,所以回港後便隨即引入「旱地冰球校本課程」。「老師在一至六年級的體育課中滲入旱地冰球的知識,再教授運動技巧。此項運動在操場上就可以進行,球桿和球的大小和長度也適合小學生,相信能夠吸引學生嘗試。」

王校長表示,旱地冰球不但能培訓團隊合作性,更可訓練集中力及敏捷度。因此,校方邀請了香港旱地冰球總會教練來校指導,重點培訓具潛質的學生,並把有興趣提升旱地冰球技術的學生組成校隊。該校於上年度的「全港旱地冰球錦標賽2019」榮獲多個獎項,將來更會跳出香港,到世界各地參與國際賽事。

王校長同Elsie講,去年該校師生在芬蘭參觀岩石教堂時,都被芬蘭琴的樂聲吸引。回港後,老師嘗試開辦芬蘭琴學習小組,想不到反應非常熱烈,深受家長歡迎,於是校方便邀請專業導師編寫「芬蘭琴校本課程」,全校學生能在音樂課中「一人一琴」,學習芬蘭琴的知識和技術,了解它的起源和特色,感受芬蘭的音樂文化。

路德會聖十架學校校長王淑芬積極提倡「芬蘭式教育」。
路德會聖十架學校校長王淑芬積極提倡「芬蘭式教育」。

五弦琴彈芬蘭民歌

「學校本身只有安排較傳統的樂器班,例如鋼琴、小提琴等,而康特勒琴是芬蘭的傳統樂器,在香港較少人認識,學生亦較少機會接觸。」王校長說。Elsie知道,芬蘭琴只有五條弦,學生可以通過彈撥琴弦,親身體驗芬蘭琴清脆、優美的聲音。學生更可以學習並彈奏芬蘭民歌,甚至在課堂上創作出屬於自己的樂曲,十分有趣。

除了加入新課程外,校方更加設共享巴士——「芬蘭號」。「師生們在芬蘭參觀了赫爾辛基頌歌圖書館,第一層是開放式公共空間;第二層是創意工作區;第三層是看書的地方,其多元化的空間令大家都十分嚮往。」於是該校便向九巴公司申請退役巴士作為校內的共享空間。

「芬蘭號」多元空間

巴士上層分別會採用芬蘭Arkki's School的LEGO City課程及該校的CHARM課程。前者利用白色LEGO引導學生了解城市中不同大樓的功能;後者串連《清明上河圖》,並運用多媒體教材,以古鑑今形式引發學生了解發展未來城市的規劃。Elsie問王校長為甚麼不用彩色的LEGO,王校長說彩色的LEGO會令學生被顏色規限,阻礙創意發揮,無法從多元角度思考如何規劃理想城市。

而巴士下層將會打造成芬蘭式閱讀室,校方計畫添置圖書櫃、小沙發等設施,提供一個舒適的空間,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並會預留共享空間的位置備有打印機及畫紙供學生使用。此外,巴士內將會進行不同學習活動,例如故事爸媽、主題書展,更可用作課堂延伸學習,提供一個自學園地予學生和家長,加強家校互動。

雖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學校未能進行旱地冰球校本課程,但Elsie希望疫情過後,同學都能全面享受「芬蘭式教育」。

文:Elsie陳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10月20日教育版專欄「家長八達通」

師生和家長兩年前曾到芬蘭考察,參觀赫爾辛基大教堂。
師生和家長兩年前曾到芬蘭考察,參觀赫爾辛基大教堂。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