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室|小朋友也學習設計思維
2021-09-23 11:02
自疫情開始,香港的生活就起了變化。小朋友實體學習轉至網上授課;大人辦公室上班轉至在家工作;實體活動統統變成「虛擬活動」。筆者十分欣賞香港人快速適應,認同面對危機是不能迴避問題,反之要讓小朋友學習主動出擊,提出解決方案。故筆者覺得家長可安排小朋友學習體驗「設計思維」,以有效方法回應問題,為未來做好準備。「設計思維」有五個步驟︰
一、認清需要:所有設計者設計物品時需要思考用家是誰。小朋友學習解決問題需要思想方案是給予哪一群組使用及他們的需要。家長可安排小朋友學習「同理心」,感受別人感受,以「以人為本」方向了解問題。例如小朋友見到老婆婆未能用「匙羹」進食,家長可引導他們感到婆婆進食不方便。
二、界定問題:小朋友了解使用者需要後,就學習從需要中定義問題,如家長可多用問題「如何能……」轉化需要成可解決問題。例如:小朋友定義老婆婆未能用「匙羹」進食是因肌力不足問題。
三、創意激盪:小朋友運用「腦震盪」(Brainstorm)思考不同方案的可能性。過程中小朋友可運用想像力、自己生活經驗,甚至思想天馬行空方案,目的是為方案提出最多的點子。例如:小朋友想到不同方法加強老婆婆的肌力,幫助老婆婆用「匙羹」進食。
四、原型製作:當小朋友想出一些解決方案,家長可以用簡單的方法製作出一個「原型」,即物品的初稿,並給予「使用者」試用,以確定物品的可用性。例如:小朋友製作工具協助老婆婆用「匙羹」進食。
五、反覆測試:當原型製作完成,並且進行基本測試及修正後,家長就可協助小朋友真正製作解決問題的方案。同時保持不斷測試,了解物品效能及使用者使用情況。最後成為解決問題的終極方案。例如:小朋友反覆測試發明工具,最後協助老婆婆用「匙羹」進食。
(歡迎讀者就有關內容,致電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熱綫:2402 9230,查詢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10時至晚上6時)
凌婉君
本欄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社工及嘉賓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親職教育經驗;本文作者為凌婉君姑娘。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9月20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