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溢欣專欄 中新學林|幼承庭訓(下)

2022-01-19 12:15

長大後,我才能感知母親當時內心的怯懦,凌晨下車後,多虧親戚來接才得以鬆一口氣。而家庭的容忍哲學,卻依然無法擺脫。從讀書到走入社會,接觸的人愈多,愈需要包容的事情就無止境地倍增。很多個夜里,媽敲了我房門,談起我工作的不甘和委屈,都會說:「好來好去吧!」年少氣盛的我也就因此常常停下心神,勒住自己一時的氣上心頭,而終於下了一個冷靜而容人的決定。後來,容忍多了,以至於同事好友總說我太過包容,甚或說要幫我記下別人對我的壞。

近來工作又碰上瓶頸。這段日子,身邊的人不斷說提起「仇」字,不但要記,還要報。我想起母親的庭訓,一股怨憤好像沒有着力之處,「好來好去」是我們家的緊箍咒,鎮住我們言行身教。但我清楚自己童年時的妥協,是因為自己的力量不夠強大,以至於那兩雙猥瑣的目光至今依然歷歷在目。我同時明白,母親的容忍不是先天練就的本能,而是她心有罣礙:在觀音像前的虔敬和卑下,是她知道生活必須啞忍,因為一對子女羽翼未長;在長途車上的沉默和卑微,是她知道兒子是她一切行事的顧慮。那麼,這樣想來,其實家中的「容忍」,像那團毛衣綫頭,看似糾纏無解,實則有迹可尋。

童年的銘刻入了骨。後來的歲月,雖然家教造就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行事取態,但我清楚知道,小男孩不再是彼時母親懷里瑟縮的身影,他長得夠大了,足以抵禦世上諸多的不合情理。母親依然說着「好來好去」,但來去之間,卻不是一方便能成事。寬容過了頭,便是與自己命運的對賭,變成縱容戕害自身。所以,有朝一日,身上的傷痕只要夠深夠痛,那麼,一如那牆上的牌匾,一如那掛了很長年月的金句,是時候功成身退。

電郵:[email protected]

林溢欣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中文科補習名師。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1月19日教育版專欄「中新學林」,原文標題為〈幼承庭訓(下)〉。


延伸閱讀:

林溢欣專欄 中新學林|幼承庭訓(上)

DSE文言範文改編舞台劇《戰將無雙》林溢欣望為學生帶來嶄新衝擊

林溢欣專欄 中新學林|創辦教育中心

林溢欣專欄 中新學林|被別人看見

林溢欣專欄 中新學林|走下去的理由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