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綠色科研 推動碳中和|研之有理

2024-05-07 12:56

發展綠色科研 推動碳中和|研之有理
發展綠色科研 推動碳中和|研之有理

氣候變化和高碳排放量是世界正面對的逼切問題,在推動碳中和一事上,各國政府責無旁貸。就以我們的國家為例,力爭在2030年前碳排放量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香港作為中國的國際城市,特區政府亦力爭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走向碳中和,先要改變人類行為,發展循環經濟。不少升級再造及再生能源,需要新科技才能實現。碳中和與大學的研究,關係密不可分。

為了達致校園碳中和,支持香港2050年實踐碳中和目標,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多管齊下;從教育、科研以至政策研究層面,推動碳中和落地。理大於本學年開辦了碳中和可持續科技,以及針對環境、社會和治理及可持續性的碩士課程,科研人員致力基礎研究以至落地應用,理大學者亦組成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推動交叉學科政策研究,研究方向包括碳中和城市。


資助研究 落地應用

理大推動碳中和,制訂了確切路線圖,訂下2028年和2033年短期和中期目標,2045年全面實現碳中和範圍1(直接排放)和範圍2(間接排放)目標,部署範圍3(碳中和),蒐集數據推動相關科研,減少隱含的碳排放。範圍1屬於直接排放,包括機構擁有或控制來源產生直接溫室氣體排放;範圍2則是間接能源排放,包括電力、熱能、冷凍及蒸汽所引致溫室排放;範圍3則是機構外發生所有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故此,範圍3是審計最為困難部分;源自機構非直接擁有或控制的營運範圍,例如供應鏈、運輸、產品使用或消耗資源或原材料內隱含的碳排放,所以難於量度,更須累積可信的數據,理大亦研究解決範圍3的方案。

理大除已成立多個綠色技術研究中心,應對碳中和的各項挑戰。政府在2020年成立低碳綠色基金之後,理大共8項研究獲3980萬元資助,為本港資助大學之冠。

理大亦資助研究先在校園落地,加快驗證轉化為應用。首批獲資助項目範圍廣泛,包括供再生能源轉換、儲存和應用智能電網;數據中心節能及減排管理系統;人工智能大廈能源管理技術;室內空氣質素調控系統;低碳混凝土3D打印傢俬;以及基於區塊鏈技術,估算、監察和降低碳排放的建築訊息模擬平台等。


低碳轉型 綠色運輸

粗略統計,香港約6成碳排放來自建築物,以興建中的九龍塘學生宿舍為例,設計階段整合綠色技術,理大也改變校園管理,配合綠色技術成果轉化,以減少碳排放。2022年,理大成立了「校園碳中和委員會」,負責策略規劃、制訂、實施、監測和審查校園的碳中和路線圖和行動計劃。我們在校園採用嶄新技術,例如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與環保再造磚,又發展低碳的建築技術。

理大轄下有多個學院研究低碳轉型,以建設及環境學院研究為例,通過理解建築物溫濕度與人類體感關係,人體熱舒適受溫濕度及風速的影響,通過物聯網的技術,在不犧牲舒適度下減少能耗。近年,全球推動「重新校驗」(Retro-commissioning,RCx),優化建築物系統以找出改善空間,傳統RCx流程繁瑣難以執行,透過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從大量系統數據提取特徵,可動態調校建築至最佳能耗負荷。

香港有2成碳排放,源自交通運輸;理大也研究綠色運輸,減少依賴石化燃料;例如經改良的催化劑,可轉換液態氨成氫及氮作燃料電池,以氫發電達致零碳排放運輸。

為了加快成果的轉化,理大在內地多個城市設立技術創新研究院,拓展綠色科研落地場景。例如理大在福建晉江的技術創新研究院,其中一個重點項目是與當地紡織製衣和運動鞋服企業合作,降低生產能耗;另一項目則回收廢棄衣物。浙江溫州研究院則研究風能發電,推動再生能源發展。

碳中和關乎人類命運福祉,大學會通過科研發揮影響力,不同學科專家群策群力,定能為下一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地球。


文: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

本欄歡迎院校學者投稿,分享個人學術見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為限,查詢及投稿請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4年5月7日教育版專欄「大學之道」。

延伸閱讀:

探知月球奧秘 助力國家航天夢|研之有理


--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