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多才出謀獻策 一代謀士──伍子胥 范蠡 李斯 張良|歷史人物

2024-07-23 14:00

謀士

勇猛剛烈伍子胥

伍子胥,名「員」,字「子胥」。因家族在楚國被迫害而投奔吳國,受吳王闔閭重用,大破楚國。伍子胥被闔閭封到申地,故又稱「申胥」。夫差繼位後,對伍子胥「聯齊抗越」戰略不滿及聽信讒言,最終伍子胥被賜死。伍子胥死後9年,吳國為越國偷襲所滅。

  • 生卒年份: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
  • 曾輔佐君主:吳王闔閭、吳王夫差

伍子胥原為楚國人,亦是忠臣之後。由於受到奸臣的誣陷,伍子胥的父兄皆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於是逃出楚國,從此立志為父兄報仇雪恨。
伍子胥其後到達吳國,效力於公子光。當時伍子胥結識了專諸,他推薦專諸給公子光,從中又安排專諸用「魚腸劍」刺殺吳王僚,扶助公子光自立為王,就是吳王闔閭。
其後吳王闔閭重用伍子胥,伍子胥幫助吳國富國強兵,最終令吳國擊敗楚國。在吳軍攻破楚國首都後,剛烈的伍子胥掘出楚平王的屍體鞭撻,以報父兄之仇。
吳王闔閭在與越王勾踐的大戰中中箭,傷重不治。闔閭去世後,伍子胥繼續盡心盡力輔助繼任的吳王夫差,出謀獻策之餘亦多次直言進諫。夫差繼位後兩年曾打敗越國,越王勾踐投降求和。伍子胥認為要一舉消滅越國以報闔閭之仇,可惜吳王夫差剛愎自用,同時又聽信奸臣伯嚭的讒言。最後竟下令伍子胥自盡,令一代謀臣伍子胥含恨而終。
相傳伍子胥留下遺言,死後要家人把他的雙眼挖出,掛在城門上;他要親眼看到吳國被越國所滅,以息心頭之恨。最終吳國確被越王勾踐所滅。

延伸閱讀:百家姓「顧」源於姒姓 為這個王的後裔?|姓氏知多啲

伍子胥的故事:

延伸閱讀:DSE備戰中文科|卷一「閱讀能力」備試練習 課外文言文《國語》〈勾踐滅吳〉

中華商聖范蠡

范蠡,「蠡」粵音「禮」,字「少伯」,被尊稱為「商聖」,「南陽五聖」之一。出身貧賤,但是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王勾踐。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

  • 生卒年份: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 曾輔佐君主:越王勾踐

范蠡原為楚國人,後來成為越王勾踐的謀臣,為其出謀劃策。春秋時期,吳越兩國交惡,戰事連連。吳王夫差在夫椒與越國決戰,越王勾踐不聽范蠡的勸告,執意出兵,最後慘敗,被迫與吳國求和。
范蠡跟隨勾踐前往吳國成為吳王夫差的奴僕,勾踐聽從范蠡的建議在吳國忍辱負重,一邊臥薪嘗膽養精蓄銳,一邊不斷討好吳王夫差及向其示弱,爭取復國的機會,3年後獲釋放回越國。
回到越國,越王勾踐在范蠡的幫助下,發展生產,一步步復興國家。最終擊滅了吳國,成功復國。范蠡亦在此時選擇功成身退,退出政壇。更有傳說范蠡與西施相戀,他更帶同西施離去,前往齊國。
後來范蠡在陶丘一帶經商,由於經商有道而富甲一方,自號為「陶朱公」,進而聞名天下。後人亦因為范蠡出色的營商和經濟思想而尊其為財神、「商聖」,營商時供奉他的塑像祈求生意興隆。

范蠡的故事:


反被聰明誤李斯

李斯,秦朝丞相。師從荀子學習帝王之術,學成之後,入秦為官勸說秦王嬴政滅諸侯、成帝業。秦王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遊說關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在秦滅六國事業中發揮重大作用。

  • 生卒年份: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08年
  • 曾輔佐君主:秦始皇嬴政、秦二世胡亥
  • 名言節錄:「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諫逐客書〉

在古代能成為謀士者,必要條件是聰明,但有時聰明會反被聰明誤,結果就會犯錯。李斯本是楚國人,他不甘心庸庸碌碌地虛度一生,於是跟從荀子學習帝王之術,並得到秦國呂不韋的協助,最終由一名小官員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不過,這個勵志故事的背後,李斯竟然是從微不足道的老鼠身上得到啟發。
話說李斯有次見到一隻老鼠在覓食,李斯走近牠時,卻嚇得牠拚命逃跑,後來,他又在糧倉裏遇到另一隻老鼠,不同的是,這隻老鼠胖乎乎的,而且一點也不怕人。這讓李斯明白到環境對人的影響至為重要,於是決心到秦國闖天下。李斯最終成為秦始皇的左丞相,出謀獻策,立下豐功偉績。
然而秦始皇即將駕崩之際,要求李斯草擬遺詔,傳位太子扶蘇,軍隊由蒙恬全權掌管。但李斯在宦官趙高脅迫下發動「沙丘之變」,合謀篡改遺詔,傳位胡亥,讓扶蘇、蒙恬自盡,以保存丞相之位。「沙丘之變」廢太子立新帝讓李斯在歷史上留下污點,成為一個具爭議的歷史人物。

李斯的故事:

千古謀聖張良

張良,字子房,獲封留侯,秦未漢初傑出的謀士。韓國被秦朝所滅後,曾暗殺秦始皇失敗,後成為漢高祖劉邦的謀臣,是漢朝的開國元勳之一,與蕭何、韓信同為漢初三傑。

  • 生卒年份:公元前250年—公元前186年
  • 曾輔佐君主:漢高祖劉邦

張良原是韓國丞相之子,秦國滅韓後,他不惜散盡家財,求得善擲沉重鐵錐的大力士為他報仇,於博浪沙伏擊行刺秦始皇。可惜卻誤中副車,行刺失敗後便開始逃亡生涯。
張良流亡時,經過一道橋巧遇一位老人,他便是黃石公。黃石公見張良熱心幫助素未謀面的老人,便考驗他的耐性和人品性格,經過幾輪的考驗,最後張良從老人手上獲贈姜太公兵書《太公兵法》(又叫《六韜》),並相約13年之後再到濟北穀城山下相見。
張良得到兵書後投靠劉邦軍隊,為劉邦出謀獻策。公元前207年,劉邦攻入咸陽,秦朝滅亡。當時劉邦意圖自立為關中王,項羽得知後非常憤怒,設下「鴻門宴」要借機滅除劉邦。席上,項羽堂弟項莊舞劍,志在刺殺劉邦。張良便立即離席去找劉邦的衛士樊噲來協助,轉移視線,劉邦才得以全身而退。
及後經過4年的楚漢戰爭,最後項羽戰敗,在烏江自刎。劉邦建立漢朝,張良是開國功臣之一,後人更封他為「謀聖」。平定天下後張良自知容易功高震主,於是便決定急流勇退,歸隱而得以善終。

延伸閱讀:何漢權 - 千秋難論定|教育現場

張良的故事:

文:星島小學學生報《陽光校園》編輯部、勵進教育中心;圖:網上圖片、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