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點評】數據是國家安全基石 西方不敢不同意

2021-07-05 22:50

中國10年前打贏一場互聯網創新的勝仗,令科技以矽谷為宇宙的事實改變了,內地冒起一批成功互聯網企業,成績超過同期的美國公司,不過,中國往後要走的路還是漫長曲折的,很多的之前沒有細心調整的問題要馬上改過來,慶幸的是我們今次走上了前沿方向。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周日發公布指「根據舉報,經檢測核實,滴滴出行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問題」。通知應用商店將其下架。據媒體稱,滴滴稱將「認真整改」,並預計其將對其中國市場的營收產生不利影響。路透社報道,網絡安全審查之火燒擴大,繼滴滴出行,7月5日,有「貨運版滴滴」之稱、在美國上市的滿幫集團旗下的「運滿滿」、「貨車幫」,以及同在美國上市的線上招聘平台公司「BOSS直聘」,也受到監管部門的網絡安全審查,並被要求停止新用戶註冊。

美國在人工智能(AI)領域與中國競爭激烈,行內一般估計,美國在AI的尖端技術創新佔先,而中國因為個人信息規管較具彈性,在大數據應用方面擁有優勢,致令中國新興互聯網公司快速崛起,李開復在2008年出版的《AI·未來》中指出,AI進入深度學習的階段,「數據量愈多愈好。人工神經網絡獲得的樣本數據愈多,就愈能正確識別出形態,準確辨認真實世界的東西。…在我們等待(AI)下一項重大突破出現時,數據的快速成長和可取性的提升,將是深度學習深刻影響世界各地無數產業的主要動力。」

李開復對中國AI發展一直寄予厚望,不過,他對目前各大科技各擁有海量數據而不欲開放的情況,是抱有憂慮,因為在AI的年代,大數據好比是主宰未來經濟活動的新能源。如何平衝企業與社會及國家利益,目前還未有一個明確而精確的完善方案。引用鄧小平的說話,大家「摸著石頭過河」,大數據除了提升技術之外,更重要的是國家安全,例如物流運輸和交通的日常數據,被別國獲取的話,問題可以是十分嚴重,這是涉及個人資料和民生動態,在美國管得滴水不漏,寧願神經過度緊張,也絕不敢大意,例如沒有證據也要把中國通訊企業,包括華為、中興禁絕,便是明確的例子。

然而,以國內市場為本的中國科技走到美國上市,甚至在一些敏感部門聘用美國高層員工,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數據風險和安全問題呢?滴滴公司6月30日剛在美國低調首次公開募股(IPO)。有社交媒體用戶在微博上質疑該公司轉移資料。據悉,「日本軟銀是滴滴最大的單一投資者,持有超過20%的股份。它還得到了中國科技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支持。2016年滴滴收購優步中國後,優步還擁有該公司12%的股份。」

BBC報導︰「早些時候,滴滴出行的全球公司副總裁李敏表示,該公司將中國所有使用者和道路資料存儲在其國內的伺服器上,『絕對不可能』將資料洩露給美國。」

有關調查在進行中,不便過多猜想和評論。中國今次切實關注數據安全,並著手整頓,沒有一家西方主流批評中國此舉是「專制」、「權威」便可知,這肯定是一個正確方案。

 

深藍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