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不殺倉鼠或不做全民檢測 都有機會成本

2022-01-20 07:18

政府因為發現寵物店倉鼠帶有新冠病毒,害怕有「鼠傳人」的風險,宣佈人道毁滅二千隻倉鼠等動物,馬上招來很多批評。這讓我想起四十年前,我考中學會考的故事。

那一科是英文口試。我年輕時喜歡胡思亂想,設想了大量可能出現的題目。由於我讀的是佛教學校,最先想到的可能會問的題目是「佛教建議不殺生,假若你面前出現一隻曱甴,你會打死牠嗎?」

世事有時就是這樣巧合,到正式考試時,外籍女考官問我的問題,竟然和我設想的一模一樣。我的英語雖然馬馬虎虎,但由於有備而來,回答時侃侃而談,說由於曱甴帶有病菌,可能危害人類的生命安全,所以迫不得已要殺死牠。這個答案不太「佛學」,但很「世俗」,女考官看來相當滿意,我順利過關。

這條問題的答案,隱含了價值的選擇,就是我們作為人類,會覺得人的性命比其他動物的重要。政府要將約二千隻倉鼠等動物人道毀滅,有複雜的理由,目的是防止病毒散播。若不將倉鼠人道毀滅的話,就要找二千個籠,找有足夠的地方,將倉鼠飼養,之後又要定期進行核酸測試,將倉鼠隔離二十一天,沒受感染的倉鼠才可以「放監」。過程中,由於相關人員未必有為動物採樣的經驗,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出現的問題包括:一、有機會感染處理的人員;二、沒有快速截流,萬一病毒在倉鼠體內突變,再傳給人的時候,可能會製造出超級新病毒,危害更多人命。

我和你一樣,都是普通市民,都十分同情那些可愛的倉鼠,而作為公共衛生的決策者,就要兩害相衡取其輕,若不人道毀滅倉鼠,就可能要付出人命傷亡的代價。用經濟學的術語,就是「機會成本」。由於涉及人命傷亡風險,社會付不起這樣大的「機會成本」,所以只能人道毀滅倉鼠。丹麥在二〇二〇年在水貂養殖場發現了一種可傳染給人類的變異新冠病毒,基於同樣的「人命最重要」的邏輯,撲殺一千七百萬隻水貂。

講完倉鼠講疫情。倉鼠帶有Delta新冠病毒,完全出乎政府意料之外,政府沒有預計有「意外」,對疫情估計得太樂觀了。

第一,虛假的安全感。上周五(一月十四日),政府宣佈延長社區阻隔措施十四天至年初三,當時表示如無意外,餐飲等場所可以在年初四復業,與疫苗護照同時推行。

究竟疫情是初步受控,抑或是仍然失控,是一個重要的政策判斷,政府當時有疫情初步受控的判斷。她見到的正面信息是當時連續幾天都只有幾個本土感染個案,沒有指數級上升;負面信息是:a.兩個沒有源頭感染個案,證明社會上仍有隱形傳播鏈;b.入院者輕症太少,不符合Omicron感染特徵,意味着還有比確診人數更大量的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存在而未被發現。

由於正面信息明顯,負面信息潛藏,會較容易被正面信息所迷惑。再加上人有「選擇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的傾向,喜歡選擇性地注意和相信一些對自己有利的信息,所以高官會傾向相信疫情已受控,而不是疫情仍然失控。可惜的是,這只是一種虛假的安全感。

第二,疫情爆發的現實。隨後疫情已呈現多點爆發。除了初時的兩個未有源頭的感染個案之外,有寵物店女店員確診Delta變種病毒演變成的倉鼠群組,有四十三歲巴基斯坦女子感染較少見的Omicron「BA.2」變種病毒,快速一傳九人的群組,還有仁濟醫院的七十九歲老翁照腸鏡時確診,來源不明。本地疫情出現多點爆發的狀況,連此前說疫情已受控的專家,也改口說疫情未受控。

內地進行全民檢測,可以在短至十四天內找出絕大多數的隱形傳播者,做到快速清零。機會成本是每次檢測的開支約五億元,並要投入大量的義工和市民做檢測所引致的麻煩,但可以快速結束疫情。

以香港政府的「唔湯唔水」的抗疫方式,當然很難可以在二十八日內清零,甚至幾個月都可能搞不掂。正如有飲食界估計,禁止晚市堂食四周,業界已經不見一百億元。若搞幾個月,社會的金錢成本數以百億元計,還有自由甚至人命的代價。拒絕全民檢測,容許疫情慢燒,其實和不殺倉鼠一樣,要付出很大的機會成本。

盧永雄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