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High Tea|美國縮表睇位落車考功夫

2022-04-08 08:01

美國聯儲局披露的會議記錄顯示,儲局會加快「縮表」抽水,消息令股市籠罩緊張情緒,杜指下跌近300點後跌幅收窄,反而中港股市跌幅更加明顯。

「狂放不羈」抽水有壓逼感

根據儲局會議記錄,聯儲局未來或將每月縮減最多600億美元美國國債,以及350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持有量,並將在三個月或略長時間內,逐步達到這一最大縮減規模,等如每個月抽水950億美元。2014年美國正式退出第三輪量化寬鬆(QE)後,直至2017年第四季才開始縮減其持有的債券,允許一些債券「流出」投資組合,而不在到期時啟動「縮表」。要留意的是,上一輪「縮表」前,儲局資產負債表只是4.45萬億美元,現在已接近9萬億美元,可見儲局水喉是這幾年間是如何「狂放不羈」。

上一輪縮表儲局是逐步升溫至最高每月收縮500億美元,但在負債表擴張得厲害,加上通脹來勢兇猛,即將啟動的本輪縮表周期,與2017年時的情況進行對比,無論是加息間的間距、縮表速度、還是最終可能達到的規模,壓逼感都已遠超當時。

縮表對投資市場帶來甚麼影響?按2017年聯儲局從4月釋放縮表信號,到10月開始縮表的全過程,縮表對資產價格衝擊不算大,反而更多受增長因素主導。2017年10月開始縮表後,2018年前三季美債利率上行,美股同樣走高。市場之所以能持續走高,除了預期充份外,當時上市公司盈利基本面在2017年底通過的特朗普稅改推動下維持增長,緩和貨幣收緊和利率上升壓力。

在整個縮表周期中,市場要到2018年第四季,就在單月縮表規模達到頂峰同時,美股才出現階段性見頂,並引發大規模拋售,當時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評論說,利率距離中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觸發更多恐慌。換言之,縮表和加息還是最終還是殺死華爾街的老牛,只是過程沒有太大震盪,可算是「軟著陸」。相比於美股,新興市場和大宗商品在上輪縮表周期中受到的衝擊,則要更為明顯。上次儲局收水縮表,情況沒有今次嚴峻,降落技術也好,故此沒有造成股災性崩盤,這也與總統特朗普對股市特別關顧和儲局深明選民怕痛的心態,一見市場有異樣立即鬆手。這次降落的難度更高,投資者要準確「落車」更考眼光。

新經濟股全線向下

儲局放風加息半厘兼將每月縮表上限增至950億美元,港股緊隨外圍走勢偏軟,以接近全日低位收市,挫271點,收報21808點,大市成交金額跌至1173億元;科指跌113點,收報4474點;國指跌113點,收報7495點。加息不利新經濟股,板塊全線向下,思摩爾(6969)急插7%,收報16.96元;快手(1024)急跌4%,收報72元;美團點評(3690)跌1%,收報159.3元;騰訊(700)跌1.7%,收報374.4元;阿里巴巴(9988)跌2.2%,收報105.2元;小米(1810)收跌1.8%,報13.42元;京東(9618)挫3%,收報227.2元。

藍籌股個別發展,滙控(005)收跌0.5%,報53.45元;恒生(011)跌0.07%,收報150.9元,中銀香港(2388)逆市升1%,報30.15元,為表現最好藍籌股。加息對銀行股有利,佢哋都唔想跌。

陸羽仁

原文刊於《頭條日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