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大上海保衛戰背後的政治議題

2022-05-07 08:05

周四(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再次召開會議,分析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形勢,研究部署如何抓實疫情防控重點工作。這已是在兩個月內第二次政治局常委會議研判疫情。

在3月17日的常委會會議討論過疫情後,有幾個變化。1. 毗鄰香港的深圳和廣州,先後以快打快,擊退了疫情。2. 上海控不住疫情,出現爆發。3. 香港經歷中央兩個月來的全力支持,疫情緩和下來。

而今次會議的焦點,是「大上海保衛戰」,可以說是武漢疫情大爆發以來,最嚴峻的一次挑戰。

我留意到今次的常委會會議內容,1. 先是肯定了中國的防疫的階段性成果。副總理孫春蘭,駐留上海個多月指導,目前上海控疫情已見到曙光。會議認為實踐證明,中國的防控政策經得起歷史的考驗,防控措施是科學有效的。能夠打贏武漢保衛戰,也一定能夠打贏大上海保衛戰的。

2. 堅持動態清零。是次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的一個核心思想,就是堅持動態清零,用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會議公布亦提到要堅決和一切歪曲、懷疑、否定我國防疫政策的言行作鬥爭。

這段用詞比較嚴厲,直指「對於黨中央確定的疫情防控方針政策,要深刻、完整、全面認識,要堅決克服認識不足、準備不足、工作不足的問題;要堅決克服輕視、無所謂、自以為是等思想,始終保持頭腦清醒,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明總方針,堅決和一切歪曲、懷疑、否定中國防控疫情的言行做鬥爭,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方面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克服麻痺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鬆勁心態。」

我們經常說,看內地政情,不單止要看說了什麼,也要看字面背後的意義。上面那段文字其實很明確,「要堅決克服認識不足、準備不足、工作不足的問題。」就是指上海這一輪的防控工作上,出現了「認識不足、準備不足和工作不足的問題」。

而上海疫情失控,需要禁足控制時,又生起不耐煩的情緒,甚至想仿效西方躺平。不單是自媒體,包括一些主流媒體都開始出現對動態清零的質疑,出現有人鼓勵上海堅持動態清零時,竟然會引來網絡欺凌,甚至散播堅持動態清零的「大V」(即KOL)被打的假消息。甚至有一段時間,所謂探索新路、尋求共存的言論,在輿論場一度佔了主流位置。

今次的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一錘定音,要堅決和一切懷疑、否定中國防疫政策的言行作鬥爭,提升到一個比較高的層面,表明堅持動態清零這防控總方針,在短期內一定不會改變。亦顯示在過去一段時間以來,部分地區的部署,沒有跟隨中央的決策,所以政治局常委會要開會表明態度,確認中國的防疫政策科學有效,必須堅定地執行。

疫情爆發至今已超過兩年,內地一些省區、一些部門開始厭戰,想僥倖過關,過不了關就想躺平,認為Omicron亦沒有大不了。這其實和西方的抗疫病變一樣,抗疫失敗,就想躺平,然後大事吹噓躺平的好處,對躺平帶來大量染疫死亡的事實置之不理。

上海暴露了「認識不足、準備不足」問題,無論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上海的檢測能力,令人驚訝地不足。直到前幾天,上海才正在布置9000個採樣點做核酸檢查常態化管理。而上海附近的杭州,在4月28日已宣佈全市有1萬個採樣點,每48小時就可以做一次全員檢測。值得留意的是,杭州並沒有大規模爆疫。即是說,上海不如杭州,疫情過後,上海當局必須嚴肅檢討。

在過去的兩年,上海的疫情防控成功,不代表上海當局對Omicron的防控已做足準備。病毒不停地變、社會形勢不停地變、國際大環境也不停地變,作為中央決策層也好,地方領導層也罷,思維方式也必須要不停地隨著形勢變化而轉變,執行的方式也要隨著大局不停地、快速地作出應變,否則,一旦落後形勢,將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李彤

編者按:盧永雄先生因個人事務,請假個多月,期間由《巴士的報》總編輯李彤撰寫《巴士的點評》。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專欄「巴士的點評」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