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喉|人民幣儲備資產總額下跌佔比維持上升 專家:凸顯中國經濟較強勁的韌性

2022-07-06 19:37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布2022年第一季「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數據,全球人民幣儲備資產份額為2.88%,位居世界第五,實現自2020年第一季以來的「九連升」,同時創下IMF自2016年公布人民幣儲備資產以來的歷史新高。

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人民幣儲備資產規模下降,主因是外資減持人民幣債券,境外凈減持人民幣債券1266億元,其中分別減持人民幣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216億元和6億元。儲備資產規模大跌不單止在人民幣發生,美元、歐元、日元以至全球外匯儲備規模總體都同樣減少。

雖然當季美元指數升值2.5%,有助推高全球美元儲備份額,但美國經濟受到國內通脹高企和貨幣緊縮政策影響,導致今年以來美債收益率飆升,引發美國股債「雙殺」。此消彼長下,美元強勢所帶來的提振作用有限;相反,歐元儲備資產第一季度下跌1377億美元,環比減少5.5%;日元儲備資產下降389億美元,環比減少5.9%,兩者的下跌幅度高於全球平均降幅,幫助全球美元儲備份額微升0.02個百分點。除美元外,人民幣儲備資產份額也逆勢上揚。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認為,這項數據顯示,即使在通脹持續高企、經濟復甦放緩、金融動蕩加劇的國際大環境下,中國經濟和金融依然保持較強勁的韌性。他又提到,多款儲備貨幣上升,包括英鎊、澳元、加元、瑞郎和美元,人民幣份額升幅僅排第三位,歐元、日元的世界前三大儲備貨幣地位未被動搖,意味著貨幣國際化的發展路徑必然是曲折。

管濤指,人民幣國際化要行穩致遠,關鍵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一方面,盡可能長時間保持財政貨幣政策的正常狀態,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本幣實際購買力的穩定性;另一方面,穩慎推動制度型金融開放,加快金融市場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建設,為包括境外央行在內的機構投資者創造越來越便利、透明和可預期的市場環境。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廖群則指出,人民幣目前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佔比與中國的經濟規模和貿易投資體量不相匹配,說明未來人民幣國際化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他形容,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是國家金融領域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方向,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中國在全球貿易市場和投資市場將會有更大話語權,中國金融機構與企業的對外貿易和投資將變得更加靈活,並在其中獲得更多的主導性。從長遠來看,中國要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人民幣必須國際化,才能與之地位相匹配。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有兩大事項充分反映,人民幣走向國際化。6月25日,國際清算銀行(BIS)宣布,與人民銀行共同制定了人民幣流動性安排(RMBLA),通過儲備資金池計劃,在金融市場波動時為參加該安排的央行提供流動性支持。今年5月,IMF執董會完成了5年一次的特別提款權(SDR)定值審查,將人民幣權重由10.92%上調至12.28%,升幅1.36個百分點。

深喉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