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李嘉誠的「莫須有」何所指

2019-11-30 11:10

李嘉誠。(資料圖片)
李嘉誠。(資料圖片)

香港正值多事之秋,只要是頭面人物,都會動輒得咎。日前,長和顧問李嘉誠突然以書面回覆外電查詢,直言「對莫須有的指責,我已看慣」。作為香港首富,李嘉誠忍不住發聲,背後究竟是甚麼原因呢?從時間上推斷,李嘉誠在大約十日前推出第二期的應急錢,他的感歎應與此有關。

無端被批資助罷市

本地社運拖拉多時,市道大受打擊。本月初,他自掏私人腰包拿出十億元資助受影響的中小企。首期二億元推出,十日後由於見到反應良好,於是再掏六億元加碼,網上已經見到有些小老闆貼出領到的支票讚好。
推出應急錢幫助中小企,媒體其後自然走訪目標對象。有人讚好,有人說長遠幫助不大。這些回應都相當正常,照理不會惹起捐款人甚麼意見。後來有人留意到,原來網上竟然有帖文或留言,質疑捐款是資助罷市的商號,鼓勵搞亂香港。好心被指做壞事,難怪連見慣大場面的李嘉誠都要發聲反擊。

為甚麼網民會有這些懷疑呢?最普通的估計,是網民形形色色,總有人喜歡陰謀理論。具體一點的,不排除是應急錢推出後,有商戶領了支票,跟着公開表示已把支票公開捐出,於是惹起了揣測。

審核有會計師監管

李嘉誠做公益多年,對資助他人經驗豐富,自然明白要有把關。應急錢的申請,有指定的行業群體和標準,又有獨立的會計師監管,審批客觀透明,這樣做的目標,就是希望幫港人渡過難題,結果惹來網上一些負評,或者因此惹起他認為自己面對「莫須有的指責」。

網上很多帖文或留言出處不明,充滿陰謀論和負能量,甚至有些可能懷有不良動機。譬如過去幾個月,網民經常發起襲擊某些商號或商場。選擇這些目標的標準模模糊糊,有時是因為個別股東發言惹起不滿,有時甚至只是員工口沒遮攔,都會成為罪名,引來難以估計的後果。

這些網上言論很多根本難以查證或經起邏輯思考。早前,警方在尖沙嘴使用催淚彈,網上於是流傳生果甚受影響,同時又指某些商號的貨品直接入口,可以信得過。生果有皮,為甚麼生果會比麵包或其他食品容易受污染呢,為甚麼有些商號的產品又特別信得過呢?這一切都沒有合理解釋,但一樣流傳甚廣。
荒誕說法不合常理

六月以來,港人陷入了巨大的情緒衝擊中,似乎集體進入了感性的年代,對很多資訊和消息,不問來源就會接受,也不會用理性去質疑。正如大班學生要求知專交代女學生死亡,整個思維根本無法用正常情理去貫通。正如富豪要資助罷工,為何要迂迴曲折、高調地搞甚麼幫助中小企方案。當大家都受這些荒誕的說詞影響,社會上充斥的負能量只會愈來愈多,最後把港人推向互不信任,互相為敵的深淵中去。(吳順目)

全文刊於《星島日報》「拆破傳媒術」專欄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