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德推森林課程教攀山涉水 鍛煉學生堅強鬥志肯捱苦
2019-12-12 15:42
近年,有本地學校嘗試從傳統課室教學模式上,引進具西方特色的森林課程,鼓勵學生投奔大自然,學習鑽木取火、攀山涉水等戶外求生技能,不僅讓學生多接觸山水,重拾童真,還能從小提升他們的獨立自理、解難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好玩」之餘又富教育意義。
通德今年全校推行普及森林課程
位於新界錦田的通德學校是一座四合院式校舍,四周環境貼近大自然。校長黃偉立早前曾到芬蘭進行教育交流後,被當地的森林課程概念吸引,加上他年少時的個人成長經歷,於是決定由今年9月起,將以「自主學習」為精髓的森林課程,引進到學校現行的「啟發潛能課」中。黃校長最近接受《親子王》訪問時稱,由籌備到推行森林課程,花了兩至三年時間,雖然以往都有推行類似活動,但並非全校普及,今年是首度在小一至小六年級推行森林課程。
目前,學校特意安排早上進行主要的學術科目課堂,下午則是「啟發潛能課」,包括德育、體育及音樂等,還有今年重點引進的森林課程。校方會因應不同年級學生安排相應的森林課程內容,如低年級學生有校園定向、認識動植物、耕種及學箭藝等,至於高年級學生的課程難度較高,包括仿效樹藝師檢查樹木、學習划獨木舟、行山遠足、紮竹筏出海及鑽木生火煮食等。
大自然是最佳教室 盼提升學生解難能力
由傳統課室教學改為走進大自然上課,黃校長解釋「我們常說學生不夠堅毅、不懂解難,故我們希望透過活動體驗,幫助小朋友建立一些能力。」他稱大自然是很大的教室,有時森林課程還會與其他科目的內容互相連結呼應,讓學生有機會學以致用。
學校推行森林課程至今接近三個月,黃校長觀察到學生很喜歡該課程,他憶述曾看到有小朋友起初害怕生火,但當他成功克服後,都表現得很雀躍。「有些學生在課堂或學業上表現較遜色,但在森林課程中,他們在某些活動上的表現卻能獨當一面,有助他們在同儕之間建立自信和正面形象。」黃校長希望學生日後遇到困難時,都能夠以積極態度面對,勇於解難。
森林課程近年在香港逐漸為人熟悉,周末坊間有很多親子工作坊都滲入了森林課程元素,鼓勵家長與小孩放下手機,親親大自然,進行一系列邊走邊玩的森林遊戲。而去年傳統直資男校英華小學亦在小一的常識科引入森林課程元素,鼓勵學生走出課室,學習野外求生,如紮迷你竹筏及用竹桿釣魚,學生從活動體驗中,學懂看地圖、用指南針及結繩技巧等,學生開心參與活動,並從失敗體驗中成長,負責課程的老師都樂見活動成效。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