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歷史科試題司法覆核 學生方指外國曾問納綷德國得益
2020-07-02 18:41
考評局宣布決定取消今屆文憑試歷史科備受爭議的中日關係試題,亦指該試題偏離歷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的學習及評估目標。一名應屆文憑試歷史科考生上月申請司法覆核,指考評局以政治因素取消試題,嚴重威脅學術自由,質疑考評局取消試題的決定違法並涉及程序失當。案件今在高等法院審理,申請方認為只有試題完全偏離現有的課程綱要才需被取消,並指出考評局在取消試題前沒有使用既定的試後檢討程序。
申請人為盧姓中六男學生,全名Loh Ming Yin,建議答辯人為香港考評局,教育局則為利害關係方。涉案試題為2020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文憑試)歷史科卷一第二題分題(c),要求考生回答「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此說?」。申請方澄清其申請並非要法庭審議此決定所帶來的好處,而是邀請法庭審視考評局有否跟足程序作檢討才決定取消試題。
申請方布穎琪大律師指涉案試題在歷史科考題中並非罕見,高浩文法官亦認同涉案題目在有關人道的考試更屬常見。申請方舉例指出不少香港學生報讀並廣受全球認可的國際普通中學教育文憑試(IGCSE),曾有試題要求考生回答是否認同德國在納綷黨統治下得益。公開試旨在激發考生的想法及批判思考,而年僅17或18歲的考生已有能力去回答此類問題。申請方引述考評局曾指試題參考資料有誤導性,法官則指考生不能只參考試卷提供的資料而不自行剖析,考生亦需運用個人知識來回答問題,否則根據評分標準會取得低分。
代表考評局的杜淦堃資深大律師下午開始陳辭,杜指沒有證據顯示取消試題屬政治決定,並且此單純是由高學歷、訓練有素及經驗豐富的專業團隊作出的專業學術決定。而涉案有關中日關係的題目被取消並不等於日後不能再出關於中日關係的題目,杜認為是次爭議狹窄而有限,相信不會影響到日後的文憑 試,亦不會造成寒蟬效應。
被問及為何只取消2(c)題而不取消1(c)、3(c)與 4(c)時,杜回答說大家均不是事件決策者,不能代入事件決策者身份去作決定,而決策者均是高學歷及明白其法定職能的專業學者。法官問杜假如現時撤回取消試題的決定會如何,杜則指如不取消涉案試題便需制訂全新的評分制度,但招募合適的閱卷員需時,挑選出認同該評分制度的的閱卷員後,閱卷員需批改考卷及重覆核對,相信只會令放榜日期延期,影響考生報考大學等情況,故取消試題已是不二之選。
案件明續。
法庭記者:劉曉曦
建立時間:1319
更新時間:1839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