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高斯」襲港風勢為自07年26個8號或以上風球排第16位
2020-08-22 14:35
颱風「海高斯」來去匆匆,不過不少網民對颱風威力的感覺也有落差,有人質疑天文台是否需要發出9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氣象組織「地下天文台」整理官方數據後撰文,指與2007年以來26個令天文台最高發出8號或以上風球的熱帶氣旋作比較,「海高斯」排行第16位。
「海高斯」吹襲期間,香港天文台八個指定參考測風站中,長洲錄得暴風 ,每小時108公里,赤鱲角錄得烈風 ,每小時68里;而啟德及西貢則錄得強風。官方8個指定參考測風站最高60分鐘風力平均為每小時46.6公里,10分鐘風力平均為每小時52.6公里。
「地下天文台」指,「海高斯」影響香港期間,香港各區平均風力偏弱,九號信號是用來警告香港任何近海平面的地方可能受到颶風威脅,因此熱帶氣旋必須是颱風或以上級別才會發出。但9號信號發出後不一定會發出10號信號,假如香港近海平面的地方最後沒有吹颶風,或颶風只持續了很短時間,10號信號便不會發出。近年例子有2009年莫拉菲、2008年鸚鵡及2003年杜鵑。
天文台於8月19日1時30分發出9號信號。當時只有長洲、橫瀾及大老山受烈風影響,未有地區吹暴風,跟以往一些「南掠西登」個案,例如2012年韋森特及2017年天鴿,待持續吹暴風然後發出九號信號的做法不同。
「地下天文台」在文章解釋,「海高斯」是一個環流細小及結構緊密的熱帶氣旋,颶風、暴風、烈風各級風圈的距離相當短,颶風圈與香港西南部地區只相距數十公里。加上午夜前後香港以南的黃茅洲持續風力於一小時內由烈風增強至颶風,只要海高斯路徑稍有偏差或增強,香港風力亦可能於短時間內急升至颶風程度,因此有需要提早發出預警。當海高斯接近澳門時,澳門友誼大橋的持續風力更於一小時內由強風增強至颶風。
港人近年經常自行參照的電腦預報在今次預測失準。「地下天文台」指,「海高斯」由形成至接近登陸,歐美數值預報表現都欠佳,未能捕捉海高斯的西北路徑及快速增強。海高斯是小型熱帶氣旋,即使在強度巔峰時,暴風圈只有70公里,僅覆蓋香港西南部如長洲,而颶風圈更只有40公里。歐美數值預報模式的網格點相距9至22公里,未能準確描繪海高斯的結構及模擬變化。
數值預報是官方機構的重要參考,因此官方預報表現亦欠佳,24小時路徑預報平均誤差介乎102至122公里,較過去五年平均誤差約75公里為高。整體上以台灣中央氣象局表現較佳,登陸位置預測則以香港天文台表現較好,而大陸中央氣象台是唯一在海高斯形成初期便預測以颱風強度登陸的機構,「地下天文台」,相信與他們的數值預報模式表現較佳有關。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