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污水驗出病毒奏效 政府夥港大擴檢測力

2021-02-04 06:39

政府去年底開始採集社區的污水樣本化驗及監測,以輔助評估疫情。資料圖片
政府去年底開始採集社區的污水樣本化驗及監測,以輔助評估疫情。資料圖片

第四波疫情爆發時,政府開始在住宅大廈監測污水中的新冠病毒,以盡早「探疫」,去年底首現成果。彩雲(二)邨的豐澤樓原本「零確診」,但香港大學跨學科團隊發現其污水樣本持續對新冠病毒呈陽性,政府遂發出強制檢測令,兩周內成功揪出九宗個案。政府近日逐步擴大計畫,港大團隊坦承人手有限,目前每日可分析二十四個污水樣本,正與數家私營化驗所商討轉化技術以增加檢測量。有份參與計畫的環境保護署估計,擴展檢測能力除幫助港府抗疫外,更能為其他私人機構服務。 記者 陳倩婷 林紫晴

港大跨學科團隊自去年十月起推出污水監察新冠病毒系統,採集社區的污水樣本化驗以輔助評估疫情,團隊去年十二月底在彩雲(二)邨的豐澤樓沙井採樣,五日內有四個樣本持續對病毒呈陽性,其時大廈無確診個案,政府頒下強制檢測令,最終豐澤樓在兩輪強檢中找出九位確診者,毗鄰的啟輝樓亦曾因污水樣本陽性需強檢,其後找出多一名確診者。

人手有限每日分析24樣本

整套系統由環境保護署進行渠網分析和採樣策劃,並由渠務署提供抽取污水的技術及行動支援。環保署表示第四波疫情開始,集中於出現感染群組的屋苑大廈及區域採樣分析,由於監測目標及測試數量有限制,署方會選取大廈範圍內或街道上適合的沙井進行採樣,至今已在包括油尖旺、深水埗、九龍城、觀塘、元朗及東區等區,檢取約九百個生活污水樣本進行新冠病毒分析。

化驗技術則由港大跨學科團隊自去年四月研發,領導團隊的港大土木工程系教授張彤指,團隊以兩步高速離心預濃縮和雙基因片段檢測作為標準的檢測方法,他又透露目前每日可以分析二十四個污水樣本,可在二十四小時內完成化驗。團隊成員之一、港大公共衞生學院教授潘烈文有份參與化驗工作,他指計畫之初收集污水處理廠的樣本化驗,對市民的影響少,亦可廣泛收集各區樣本,不過做法有如大海撈針,故收窄範圍至社區及個別樓宇,可針對性地找到潛在患者。

非100%準確 須配合流行病學調查

潘烈文卻承認,污水樣本「未必百分百準確」,他舉例指若有患者在大廈內如廁,如廁後工作人員恰巧在沙井採樣的話,病毒量或會較高;但若同一時間多人使用廁所,病毒或會被稀釋,採樣人員之後在沙井所取的樣本,病毒濃度或會下降,甚至未必驗出有病毒,故團隊會盡量收集不同時段的樣本。而若大廈的樣本持續呈陽性,只能判斷有患者居住,不能以病毒量高低估計確診人數,亦無法得悉屬爆疫之初抑或「水尾」。

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郭健安認為,污水病毒監測有助於實施疫廈強檢前縮窄範圍,找出無病徵的帶病毒者,以及強檢期間的走漏個案,「污水可以搵到隱性患者,但不是唯一指標,有需要配合流行病學的調查。當大廈出現垂直或橫向傳播,對居民的所需檢測範圍都會有不同。」但檢測本身亦有限制,例如康復者體內可能仍有殘餘病毒基因,故污水中或含不具傳染性的病毒,另外環境污染也可能影響檢測結果,「如果採樣位置曾有帶病毒者走過,該處污水有可能受到污染。」

政府接連在九龍多區劃出指定區域,在附近一帶收集污水樣本作檢測。深水埗同屬指定區域,區議員劉家衡留意到,採樣人員於公用渠管採樣,故向環保署及渠務署查詢,獲回覆稱只屬地區性檢測,引述署方說法指要每幢大廈均採樣屬「大工程」、可能性較低。

集中爆疫地區大廈做檢測

劉家衡質疑,舊樓的地鋪商戶污水會流入公家渠,意味可能其他區的確診者曾使用該區洗手間,污水樣本呈陽性亦不等同當區居民確診,更無法得知是哪一幢大廈有個案,若政府以此為理據封區,間接犧牲了居民的行動自由。他指較清晰的做法是為每幢大廈的渠管採樣,不過區內的「三無大廈」未必可順利配合,根本解決方法是處理好舊區大廈喉管問題,否則採樣只屬門面工夫。郭健安估計,以地區範圍開始檢驗污水,主因是檢測能力有限,故他認為,政府目前需「睇餸食飯」分配資源,集中在爆疫地區做污水檢測。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日前宣布下調大廈強檢門檻,若大廈的污水樣本檢測呈陽性或錄得一宗源頭未明確診,即須作強制檢測,意味檢測量或需大量增加。張彤指港大已經與幾間私營化驗所商談,將污水檢測技術轉化給更多機構,以增加檢測量。潘烈文坦承大學的人手難媲美私人機構,團隊需同時負責其他新冠病毒相關研究,大學在科研階段確定驗污水系統屬可行後,相信可由其他專業人士配合達致更佳效果。郭健安則認為,長遠而言,研究團隊亦要想辦法減低成本,例如研發商業化的檢測儀器、可供快速測試的指示劑等。

《星島日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