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唐創時:核心科改革選修三科是成功指標

2021-03-09 07:31

唐創時任內曾檢討文憑試考核制度,冀為學生創造學習空間;惟最終無助學生多選修科目,坦言感失望。資料圖片
唐創時任內曾檢討文憑試考核制度,冀為學生創造學習空間;惟最終無助學生多選修科目,坦言感失望。資料圖片

高中四大核心科目課程與考評將有變革,為學生創造學習空間。前考試及評核局秘書長唐創時接受專訪,坦言今次改革成功與否,取決於能否提升高中生的學習動機,尤其在核心科目外選修三科,「如果改完根本不能影響學生想法,那就是失敗。」他又認為現時大學收生過分着重核心科目要求,建議應進一步降低語文科佔分比重,彈性取錄具才能的學生。  記者 李咏潼

唐創時曾任考評局秘書長長達六年,之後轉投公開大學,去年底榮休,目前暫住英國探親。身在彼邦,但唐創時對早前出爐,本港高中核心科目課程和評估優化方案相當留意,他在專訪時坦言,當年任內檢討文憑試考評,即使將多科校本評核數目減省、中文科減至四卷等,仍無助學生創造學習空間,考生平均選修和應考照舊僅兩科,令他十分失望,「今次改革成功與否的指標,正是三年後,學生們究竟會否讀多一科。如果改完根本不能影響他們,照樣兩科,那就是失敗。」

偏重主修科易「錯配」

唐創時在浸會大學教數學出身,曾任教務長,主理大學收生,一直認為學生在某領域足夠優秀,大學便應彈性給予入學機會,在這原則下,當年連「九歲神童」沈詩鈞也能取錄。惟隨着二千年教改、新高中學制實行,他見證大學怕被責難為何取錄「不及格」學生,只好緊跟標準、偏重核心科成績收生,間接鼓勵學生花愈來愈少時間於選修科上,逐漸導致得以入讀大學的學生,未必是對主修領域感興趣的一群,形成「錯配」。

「我擔心這樣一代代下去,大學學習氛圍愈來愈差。所以我當年加入考評局,其中一個目的,是冀考評制度發揮『指揮棒』作用,幫大學能夠取錄真正對所學有熱誠的學生。」唐創時表示,英美各地甚至內地的大學升學要求,都不會有「核心科目」及「基本入學門檻」說法,惟他上任時文憑試制度已定,他遂展開檢討,提倡大學計算「最佳五科」,冀繼而再推「最佳三科」、讓大學和考生均擺脫核心科限制。可惜之後個別大學創出「最佳六科」,令他哭笑不得,最終計畫未有落實。

改革須回歸教育初衷

正因如此,唐創時建議是次改革應「去盡啲」,除支持將通識教育科進一步改為選修科目,更認為長遠應降中英文科的計分比重。

對於當局稱通識教育科「異化」而需要改革,他不諱言任何科目的改變,必須回歸教育初衷,「當年教育改革,是希望學生在二十一世紀不能再死背書,要活學活用、有創意、獨立思考……不論最近發生任何事,這些大方向也應該堅持。教改的路走到今日,間中出現問題可以修正,但大方向絕不應改。」

原文刊《星島日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