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彩和樓落成有啟示 顏汶羽︰政策「由下而上」更得民心
2021-08-04 06:44
二○一九年反修例風波後,建制派在區議會選舉大敗,民建聯觀塘區議員顏汶羽卻是少有地可成功連任的建制派人士,選制修改前更打算參選立法會超區議席,在政界中嶄露頭角。現時年僅三十四歲的顏汶羽讀政策出身,二○○八年大學畢業後選擇加入民建聯,皆因堅信「由下而上」推動的政策更能切合市民需求。他以新落成的彩和樓為例,由地區主動建議使用原屬教育用途的閒置土地,再逐步與四個政策局溝通及規劃,並發問卷調查了解居民需要,最終促成「一地多用」模式的公屋項目。記者:羅尹彤
顏汶羽二○○七年暑期實習期間接觸政壇,當時他分別於香港政策研究所及民建聯做實習工作。實習期完結後,他反覆思量,應從政策研究所這類「由上而下」的模式,抑或是民建聯「由下而上」的方式實踐抱負,最終他選擇後者,認為透過地區工作可聆聽市民聲音,反應較真實,從而平衡不同利益制定政策倡議。
香港鮮見成功「由下而上」推動落實的政策措施,不過連任三屆觀塘佐敦谷區議員的顏汶羽略有所成。前特首梁振英早年曾呼籲社會覓地建屋,又表明不能避免「插針樓」,當時他建議以彩福邨一幅原屬教育用途的閒置土地興建公屋。
顏汶羽憶述,自己先與時任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商討,以該區有數個空置校舍未使用為由,希望教育局放回土地;之後便找來時任發展局局長的陳茂波及時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規劃公屋;同時向彩福邨居民發問卷調查,了解社區需要,並向民政事務局及康文署提出意見。最終成功促成彩和樓,除了是一棟能夠容納一千一百戶的公屋,同時擁有街市、體育館、自修室、的士站及平台花園等社區設施,是「一地多用」的良好示範。
政府與市民要有「交易」
「叫人『插針』都會引來很多批評或地區人士反對,亦有官員講,成日叫我們搵地起樓,一搵你們又反對。(彩和樓)成功原因,這是『由下而上』推動,第二是政府同市民要有tradeoff(交易)。起樓一定是負面,因為既有資源分薄了,你要額外畀更多資源,平衡這個負面因素。」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早前發表講話,提出對管治者的五大要求及對未來香港的四大期盼。顏汶羽回應,管治聯盟包括官員、建制派、立法會議員及區議員等,他直言,部分人常有「做決定會否爭取市民支持或更多選票」的思維,今時今日需要改變,「如何搞好香港是重要的,而關鍵是市民是否感受得到你的作為,第一是市民能否受惠政策,第二是政策制定過程市民有無份參與。」他強調,只要市民覺得自己有份一起促成,政策推動將可更順暢,亦更能得到市民支持。
《星島日報》
最新回應